王安忆小说“三恋”的欲望叙述
本文选题:三恋 + 女性 ; 参考:《温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王安忆的“三恋” 一直被视为一个作品系列,《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都以强烈的情感和道德冲突而为人关注,婚外恋、未婚生育等社会边缘性现象被王安忆细致地描绘出来。本文选取欲望叙述的角度,结合心理学,死亡学等概念,以及王安忆在八十年代的写作背景和创作诉求来研究主人公的欲望演变,清晰地呈现出王安忆对欲望思考的渐进式变化,以期寻找到面对欲望时当代女性安顿自我心灵的方式。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欲望叙述的概念、“三恋”研究的现状以及欲望叙述视野下的“三恋”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欲望叙述的源起、分流和愿景进行梳理,导出“三恋”的叙述动机和目的。第三部分解析了“三恋”中欲望主体的形成、欲望客体的选择以及主体的自我救赎。第四部分细致地分析了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在欲望中挣扎的轨迹和最终的选择,并且通过叙事学的角度揭示出欲望现身的策略。最后一部分为文章的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
[Abstract]:Wang Anyi's "three Love"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series of works, "the Love of the barren Mountain", "the Love of the small Town", "the Love of the Golden Valley", all of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intense emotional and moral conflicts, extramarital love, Social marginality, such as unmarried childbearing, was carefully depicted by Wang Anyi.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the hero's desire from the angle of desire narration, combining the concepts of psychology and death, as well as Wang Anyi's writing background and writing demand in the eighties. It clearly presents the gradual change of Wang Anyi's thinking of desire in order to find the way for women to settle in the face of desire.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desire narr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three love"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ree love" in the vision of desire narr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origin, shunt and vision of desire narr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narrative motive and purpose of "three Love" are derived.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of desire, the choice of the object of desire and the self-redemption of the subject. The fourth part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ruggle path and final choice of the protagonists in the three novels and reveals the strategies of appetites through narratology.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the full text is summarized.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彩霞,马丁;不媚俗的前卫与不落伍的古典——论王安忆的独特性及“不要独特性”之文学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唐晓丹;解读《富萍》,解读王安忆[J];当代文坛;2001年04期
3 李彩云;勇敢的追求 深沉的启迪——王安忆小说新作《富萍》欣赏[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朱青;王安忆笔下的“生长的疼痛”[J];当代文坛;2002年05期
5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6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7 李雪梅;试论王安忆小说的独特人文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荒林;王安忆小说:自我的成长与孤独的承担[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张爱荣;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阶段性[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宋文坛;游移·迷恋·徘徊——对王安忆9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种解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晓峰;;文学:个人心灵的景——王安忆的文学观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阿兵;;被平庸吞没的文学——从王安忆看“日常生活写作”的困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陈华积;;“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王莉;;自然 朴素 平实——王安忆小说的审美风格及其形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郜元宝;全面接受王安忆意味着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臻青;王安忆在建构自己的一个梦[N];辽宁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写实空间下的无尽可能[N];辽宁日报;2007年
4 杨剑龙;精神的探究与艺术的追求[N];文艺报;2001年
5 王宏图;对现实的回应及其匮乏[N];文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皮进;王安忆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蓓;王安忆的上海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3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向辉;守望·逃离·追寻[D];苏州大学;2009年
9 华霄颖;市民文化与都市想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芳;王安忆小说“三恋”的欲望叙述[D];温州大学;2017年
2 文天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欲望书写[D];湘潭大学;2017年
3 景晓冰;认知叙事学视域下《四十一炮》的“欲望”主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程月;美国汉学家黄卫总的欲望叙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朱梦舒;《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的欲望主体[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6 徐宁;莫言小说的欲望叙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孙肖肖;曹乃谦小说欲望主题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李钊;关于青春欲望的绘画[D];山东艺术学院;2017年
9 郭婷婷;欲望·丛林·希望[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10 唐慧琪;谭恩美小说中的欲望书写[D];南昌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40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4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