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西南联大时期冯至随笔写作的现代性新追求

发布时间:2018-06-05 06:17

  本文选题:冯至 + 随笔 ; 参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5期


【摘要】:1943年冯至"写作兴趣转移",用三年多时间写下许多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的随笔。这些随笔不是对《十四行集》《伍子胥》等前期作品思想的简单重写,而是冯至融入抗战时期昆明文学公共领域的文学产物。在这些随笔中,冯至把自己以德语文学、德语思想家和存在主义哲学为背景的知识与思想转化为通俗的、为普通报纸和市民所能接受的大众化的知识与思想,即把知识的"私下运用"转化为"公共运用",使其对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冯至随笔世界里"民族国家如何完成"的现代性新追求与前期《十四行集》等作品中"自我如何完成"的现代性追求一起构成了联大时期冯至作品的主体性和丰富性。
[Abstract]:In 1943, Feng Zhi's "shift of interest in Writing" took more than three years to write essay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reality. These essays are not a simple rewriting of the early works such as "Collection of the Fourteen lines", "Wu Zixu", and so on, but rather the product of Feng Zhi's integration into the public domain of Kunming literatur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these essays, Feng Zhi transforms his knowledge and ideas in the context of German literature, German thinkers and existentialism into popular, popular knowledge and ideas acceptable to ordinary newspapers and citizens. That is to turn the private use of knowledge into public use so that i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China's cultural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new pursuit of modernity in the world of "how a nation state completes" in the essay world of Feng Zhi, together with the modernity pursuit of "how to accomplish oneself" in the works of "how to complete oneself" in the early works of "Collection of fourteen lines", constitute the subjectivity and richness of Feng Zhi's works in the period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富仁;推荐冯至《山村的墓碣》[J];语文建设;2003年04期

2 曹安娜;冷与热凝结而成的艺术品——读冯至的《蛇》[J];名作欣赏;2004年12期

3 马薇;;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孤独与静默——从诗人冯至的气质、禀赋与风格谈起[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陈雷;;梦和青春,生活的倒影——论冯至早期诗歌的艺术个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04期

5 周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冯至[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曾镇南;追思与夜读——怀念冯至先生并温习他的遗教[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04期

7 陈开第;;冯至英名垂千古[J];北京工人;1998年09期

8 李强平;;寂寞如“蛇”般美丽——冯至《蛇》的一种解读[J];阅读与写作;2007年06期

9 郭丽萍;;冯至早期诗歌述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9期

10 陈捷;;用原始的眼睛看世界——论冯至诗歌中的自然[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W·顾彬;张宽;卫东;;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荣光启;;诗歌的中年——论屠岸诗歌与卞之琳、冯至的关系[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吕绍宗;低调而善自省的冯至[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杨建民;冯至先生题签[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北塔 中国现代文学馆;冯至致巴金函两通之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北塔;冯至对鲁迅的赞誉为何不那么领情?[N];文艺报;201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王家新;“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坤晟 实习生 刘瑶;童道明:写文学的戏,逗乐的戏已太多[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骁晖;论冯至的诗风流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冯娇;冯至诗化小说《伍子胥》文本特征与精神内涵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宁;冯至诗歌的时空意识研究[D];温州大学;2016年

4 陈浩;论冯至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精神特质[D];山东大学;2009年

5 周晶;行走在浪漫主义路上——冯至[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璞;论冯至早期诗歌的“追寻”主题[D];河南大学;2012年

7 高莉芳;论冯至诗歌的生命焦虑[D];浙江大学;2013年

8 兰玉凤;抗战时期冯至对生命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罗绂文;“东”突“西”奔:冯至早期诗歌中的信仰问题[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枝煌(杨杞煌);诗人和哲人的美女——冯至《山水》散文集[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80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80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