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体现的生态学意识
本文选题:杜甫 + 诗歌 ; 参考:《东吴学术》2017年04期
【摘要】:从生态学的视角解读杜诗,我们可以得到若干新的认识。首先,杜甫诗显示出热爱自然环境,尊重人文环境和注重养生等意涵。其次,杜甫诗可让人明白生物链中个体的命运应当交由自然法则来主宰。第三,杜诗中的"发兴"一词指的是人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而感发诗兴。最后,"中和"的境界是杜甫毕生追求的生态理想状态。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we can get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du Shi. First of all, du Fu's poems show a lov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espect for the human environ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health and other implications. Secondly, du Fu's poems make one understand that the fate of individuals in the biological chain sh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laws of nature. Thirdly, the term "Faxing" in du's poems refers to people's feeling of being stimulat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realm of "neutralization" is the ecological ideal state that du Fu pursues all his life.
【作者单位】: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树梁;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贺词[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2 段海蓉;建国以来,对杜甫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3 ;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学术论文综述[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4 刘文刚;论杜甫的赋──兼及杜甫赋与诗的比较[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4期
5 易光;从重庆文学史角度研究杜甫[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傅光;杜甫研究应讲求谨严治学──为纪念杜甫逝世1230周年而作[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吴明贤;试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J];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01期
8 于林立;杜甫诗歌四联的构图解析[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王学泰;;大儒杜甫(下)[J];博览群书;2001年05期
10 于光荣;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曼春;;杜甫史诗研究[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2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六讲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和“诗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吴仪凤;;杜甫与《诗经》——一个文学典律形成的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柏桦;杜甫新形象:烂醉是生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 贵州安顺西秀区杨武中学 朱光远;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N];学知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田波澜;百年歌自苦,“万代”有知音[N];东方早报;2012年
4 衡阳师范学院 阳建雄;论王船山对杜甫诗歌的批评[N];光明日报;2008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他的诗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心灵史”[N];东方早报;2012年
6 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教授、博导 韩成武;诗圣光辉照后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何述强 (仫佬族);寻找那道接口[N];文艺报;2014年
8 沈金浩 深圳大学文学院;杜甫创作精神对诗歌复兴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胡怡;品味杜甫诗作 领悟真实人生[N];贵州民族报;2005年
10 陈尚君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杜甫研究的里程碑著作[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周非非;杜甫排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玉霞;丁茶山与杜甫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倩;杜诗与长安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燕南;杜甫诗歌用典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2 薛淑芳;杜甫诗歌隐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芳;杜甫诗歌中飞禽走兽意象浅析及其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定;津阪东阳《杜律详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段相如;杜甫近体诗中的对句艺术[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丹丹;杜诗日常生活描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林桢;杜甫戏谑诗论[D];喀什大学;2015年
8 李淑娟;王夫之诗歌理论中的杜甫接受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李雪;王夫之贬杜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哈燕;杜甫咏春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8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9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