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古代小说仿拟现象的小说史叙述

发布时间:2018-11-25 08:43
【摘要】:受近代人性解放与"文学即人学"启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宋元拟话本、"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清之拟晋唐小说"为例,专论古代小说仿拟现象,从仿拟作品的精神和形式两方面说明文人有意为之的仿拟对古代小说演进的重要性。这与阿尼克·布亚盖等所言"风格仿作、体裁仿作"的互文性理论殊途同归。然与后世治小说史者借用互文性理论研究古代小说演变时重形式轻内容相比,鲁迅因采用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论证的方式,更看重仿拟作品的精神对小说史演进的重要性。这导致《史略》进行仿拟作品的小说史叙述时服从于小说史的体例与目的意图,而非如实客观地描述仿拟现象。从古代小说仿拟现象切入探讨古代小说发展的雅俗交融情形与小说史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文人的仿拟加速了古代小说演进的雅化,而古代小说雅化历程的完成预示着古代小说的演进将由盛转衰。这些应当成为治小说史者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Abstract]:Inspired by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nature in modern times and "Literature is the study of Man", Lu Xun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focuses on the imitation of ancient novels, taking Song and Yuan Dynasty's fictions, Ming's and Qing's "Jin and Tang novels" as examples. From the spirit and form of imitation works, the importance of intentional imit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novels is described. This is the same way as the intertextuality theory of Anick Buyagai's "style imitation, genre imitation".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used intertextuality theory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novels, Lu Xu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irit of imitation works to the evolution of novel history. This led to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parody works in the light of the style and intention of the novel history, rather than the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imitation phenomenon. From the phenomenon of imitation in ancient novels, it is found that the imitation of literati accelerates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novels by probing into the blending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novel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history of novels.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fined process of ancient novels indicates that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novels will change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These should become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novel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辨正”(15FZW05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温庆新;;古典目录学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温庆新;;学界研究的推进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完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温庆新;;“以小说见才学者”辨正及其小说史叙述意义——兼及“才学小说”的概念使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温庆新;朱U_迪;;如何客观对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从欧阳健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批判》谈起[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杨彬;李桂奎;;“仿拟”叙述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演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李桂奎;;“互文性”与中国古今小说演变中的文本仿拟[J];河北学刊;2011年02期

7 王进驹;;论《野叟曝言》对世情小说的仿拟和改造[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庆新;;《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古代小说仿拟现象的小说史叙述[J];学术研究;2017年07期

2 温庆新;;鲁迅的“文人习气”、杂文创作与小说史研究——以《中国小说史略》名类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为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刘东燕;;电影《沉睡魔咒》与《睡美人》的互文与重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9期

4 温庆新;;“五四”白话小说、平民文学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发生机制[J];中国文化研究;2016年03期

5 温庆新;;实体示范:鲁迅建构中国小说史的另一途径——以鲁迅所编古代小说作品集和资料集为中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6 杨彬;;《金瓶梅词话》与《贾云华还魂记》:“多层仿拟”的写作方式及其意义[J];求是学刊;2016年04期

7 王凌;;《三国志演义》互文性解读三题——以“仿拟”叙述为中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温庆新;;古典目录学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9 温庆新;;学界研究的推进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完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温庆新;;中国小说起源于“神话与传说”辨正——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中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庆新;;学界研究的推进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完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温庆新;;“以小说见才学者”辨正及其小说史叙述意义——兼及“才学小说”的概念使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温庆新;;鲁迅所编《明以来小说年表》与《中国小说史略》之修订[J];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02期

4 胡淑娟;;赵景深与鲁迅交游考[J];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5 温庆新;朱U_迪;;如何客观对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从欧阳健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批判》谈起[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王齐洲;屈红梅;;汉人小说观念探赜[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温庆新;;对鲁迅“唐传奇”文类说的检讨——《中国小说史略》辨正(一)[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王永健;;别具一格的世情小说——《镜花缘》新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9 董V镅,

本文编号:2355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355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