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戏曲结构论之理论资源
[Abstract]:In addition to reference to some of the well-known works, the author has systematized and systematized the rich results of the later-Ming literati's legendary reform. Among them, Li Yu's structure theory,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creation theory of Li Yu, but the structure theory of Li Yu is from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late Ming literati's legendary change house, and the related discussion of Feng Menglong. Li Yu's theory of structure has more or less reference to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late Ming literati's legendary reform. This means th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legend in the theory of the opera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ource for Li Yu's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 theory. The opera theory of the legendary change house is a ring that can't be igno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 theor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QT15006)
【分类号】:I2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卫华;论李渔小说的媚俗追求[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李小红;李渔论戏剧的舞台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李敬科;;“享乐自适”——李渔休闲思想漫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陈蓉;;李渔的生平与创作[J];大众文艺;2011年09期
5 谢柏良;李渔与二姬[J];当代戏剧;1985年08期
6 徐保卫;幻灭和希望——前创作时期的李渔[J];艺术百家;1993年04期
7 沈新林;李渔家室考[J];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02期
8 钟明奇;;论李渔红颜薄命的情爱思想[J];文史知识;2007年09期
9 张成全;;从来拜神拜佛都是自拜其心——李渔的鬼神运命观[J];文史知识;2008年08期
10 李芳;;李渔:乱世中求快活[J];学习博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岳毅平;;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探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杜书瀛;;美与媚:李渔论人体美[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3 罗光荣;;旅行与人生[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 钟明奇;李渔诗的实录精神[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400年李渔“热”了4次[N];光明日报;2011年
3 夏烈 郭梅;关于“李渔”的赞和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4 兰溪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刘成芝;李渔文化的现代性及其现实意义[N];金华日报;2011年
5 楼含松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教授;像李渔那样日常生活[N];南方周末;2010年
6 辰君;李渔的“闲情”[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郭锐;李渔:中国古代的一位小资[N];中华读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誉满天下 谤满天下[N];光明日报;2011年
9 李小兰;用物闳 取情多[N];湖北日报;2010年
10 陈定家;《李渔美学心解》评介[N];文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雷;李渔年谱考叙·初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蔡东民;李渔戏曲编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小婷;李渔婚恋小说戏曲叙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邱文昱;论李渔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其理论渊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家宝;宋元戏曲结构之“主脑”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
4 李娅;李渔拟话本小说中“异”色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孙兴香;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洪涛;李渔的家居美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潘丹芬;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海敏;试论李渔的文化产业思想[D];扬州大学;2006年
10 陈蓉;李渔剧作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415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41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