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学语言现代文学形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2-11 21:25

  本文关键词: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文学语言现代文学形式分析

2016-11-06 10:11 来源:现代文学论文 有人参与

摘要: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活认知、感受和改造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的实质是对语言的运用,作为文学形式的承载的文学语言,会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产生理所当然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语言也会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相应的,文学创作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文学语言的变迁产生的现代文学形式变化不仅为文学科学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研究课题,而且还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首先对语言变迁的白话文运动进行相关的分析,然后探究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深入探究了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体会文学语言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文学语言;现代文学;文学形式;影响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发展的精华和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提高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感知和改造能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文学语言的变化和改革会对文学形式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的变迁带来的影响更加突出。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科学等因素的不断发展,文学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也产生了相应的变革,探究这种变革下的现代文学作品形式,对提高文学作品的品质、丰富语言和创新文学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文学形式

纵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出现和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白话文运动是密不可分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白话文运动的开端,当时白话文运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废除文言文在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运用,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学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语言形式。经过时间的磨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文学作品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1]。与艰涩、束缚的文言文相比,白话文显得更加通俗易懂,能够促使语言在广大群众中得到广泛运用,促进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能够拉近文学作品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除了文学与人们之间的障碍,对文学作品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白话文使得文学作品能够以更加清晰、明确和易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普通的读者亦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传递的情感,能够在范围更广的群众当中普及。其次,白话文使得现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精确、准确,与文言文精练缩短文字产生意义模糊的情形不同,白话文下的现代文学作品能够将作品传递的情感、作品承担的精神更加丰富、具体、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得现代文学作品变得更加准确和美妙[2]。从我国整个语言变革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从鬼话到白话,从白话到民众口语化的发展历程,当前不论是普通话推广还是大众语的兴起,甚至是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都是在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上发展和兴起的。可以说,普通话和大众语都是白话文运动的持续和扩大。从这个发展历程来看,中国语言的变迁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白话”和“口语化”。这种语言变迁的形式能够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诗歌文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从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而这些语言变化的历程中呈现出来的社会现实也在诗歌中被深刻地反映出来。实际上,不仅诗歌是在这种互相影响下获得不断发展的,其他文学作品形式也同样是在语言变迁的历史下获得不断发展的。因此,文学语言与我国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互相构建和演进历程能够很容易地被人们识别出来,从而对文学语言的变迁和现代文学形式的变化之间进行深刻的研究。

二、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作品形式的具体影响和表现

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作品形式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语言会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现代文学作品的发展前景。当然,文学语言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也有两面性,如果文学语言变迁与文学形式发展是一致的,语言就会在作品中发挥积极的效用,但是如果语言的发展和变迁会对文学形式的内在产生冲突,语言就会成为作品发展的障碍。从中国文学作品发展历程的整体上看,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形式丰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对这些现代文学形式的格局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文言文被白话文替代之后,对文学形式产生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现代诗歌的发展,在白话文的影响下,现代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这是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诗歌形式的文学作品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文言文体制下诗歌特点和创作原则的影响,文学界甚至是普通群众对现代诗的形式和内容产生了很多质疑,传统的古诗的押韵、对仗等创作形式没有在现代诗歌形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人们对现代诗歌产生质疑的主要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的文人和读者无法承认现代诗的“诗”体特性[3]。但是随着白话文的不断普及以及现代诗歌自身创作特色的进一步革新和凸显,尤其是大众语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现代诗歌中的韵脚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共鸣得到读者的感知和认同,现代诗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成为人们喜爱的现代文学作品形式之一。实际上,现代诗歌的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发展讲究明快、直接和效率,这种要求体现在文学语言上面就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词句将相关的意思简单、直接地表达出来,文言文体制下的诗歌需要内化和提升,隐喻是其主要的特点,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诗歌虽然没有押韵、对仗和过多的隐喻,但是通过看似“白话”、直接的表达,能够快速地让人们接受到信息,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和创作意图,这同时也是现代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

2.文学语言变迁对杂文的影响

杂文是当前现代文学作品形式的主要代表之一,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杂文可以被称为是现代文学的典型代表。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对杂文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过去的文言文对文字、语言的运用有着很多的束缚和要求,但是白话文却将语言本身的自由特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不仅打破了文言文固有的创作格式需求,而且还不要声韵,这种文学作品表达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甚至是科学等领域事件的表达,也就是所谓的杂文。文学语言变迁对杂文的影响可以从杂文的内容上明显看到,,杂文的内容大多都是基于作者对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者是某一领域的理性思考产生的,“说理”是杂文最主要的特性。高度的语言精确性运用促使杂文成为现代文学作品形式最主要的代表。杂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特性成为现代文学的新标准[4]。另外,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比,杂文在论证观点和看法的时候,语言的形式更加多样、表达更加准确,与现代诗歌相比有着不同的理性优势。杂文的出现是现代文学语言变迁下文学作品创新和改革的集中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杂文的出现是划分中国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的重要标志,这种在白话文运动基础上兴起的文学作品形式能够更加符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涉及的内容和方面是十分多元化的,过去的诗歌形式和小说形式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杂文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影响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在杂文的创作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词汇之间的自由组合、句式的多样变化等等都是杂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在文学语言应用方面,杂文文体比诗歌文体要更加自由、灵活,这同时也是杂文文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3.文学语言变迁对小说的影响

当前小说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白话文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小说的创作数量、发表的质量以及读者数量都在呈阶段跳跃式的形式不断发展。白话文的发展和运用为小说文体的创作、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传递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可以说,白话文最能够符合小说创作对语言自由运动的要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胡适先生认为,如果《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没有适当地运用白话文,不可能会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著。白话文将小说从文学的边缘境地推向了现代文学的中心,这种影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首先,与文言文相比,白话文是普通百姓所能认知和感受的语言,通过白话文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符合时代发展对现代文学提出的“启迪民智”的要求[5]。其次,当前很多小说创作者在白话文的运用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自主、创新地将白话文运用到小说创作当中,创作出不同类型、内容丰富、数量繁多的小说作品,推动小说文体的发展。从某个角度来说,白话文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否则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只能存在于某个文学圈内,而无法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到的文学作品。总之,小说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丰富人们情感的一种体量相对较大的文学形式,同样受到现代文学语言变迁的影响,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促使小说成为大众化、群众性的文学形式,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小说的创作和分享更加自由、便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当今社会中,小说是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一种文学形式,小说能够快速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思想当中,将语言的变迁和文学的特征直接传递到人们面前,如果说文学家是从语言结构、文学构造等方面看待现代文学语言变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那么小说则是大众了解这一变迁和影响的最直接途径。

4.文学语言变迁对叙事文学的影响

叙事文学在我国传统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文言文的特点对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论是在叙事文学的数量还是在文学创作的广度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作为叙事文学的典型代表,戏剧在五四运动之前都只在一定的小众范围内流通,从戏剧的创作到戏剧的出版和发展都受到资源、语言环境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但是五四运动之后,戏剧开始逐步摆脱文言文对其的束缚,开始朝着大众能够理解、学习和掌握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相关创作作品的不断发展和白话文运用的不断熟练,戏剧逐渐形成了新的语言范式,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丰富了我国戏剧的内涵。白话文语言带有的“想象、感情、体性”特点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叙事文学在情感表达、动作创作方面的要求,通过白话文的运用,作者可以在叙事文学中为读者营造和创作出一个逼真的、立体的文学环境和氛围,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得到相应的情感共鸣[6]。另外,白话文还能够将人们生活中的情感、声音、腔调和身体形态等进行文字模仿,提升了叙事文学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弥补了文言文的缺陷。通过对现代叙事文学的分析可以看出,白话文在叙事文学中的应用将讽刺、幽默、写意和写实等多种表达方式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丰富了叙事文学的用途和内容,并且能够被广大群众直接接受,普通的大众也能够通过白话文进行叙事文学的创作,提高了大众对于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

三、文学语言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文学语言的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变革的过程。国外的文学家索绪尔认为,文学语言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应用到的语言形式,更加普通或者是更加大众的意义是,文学语言是被整个社会体系所能够接受的,同时为整个社会体系所能使用的那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语言体系。这种对文学语言的认知也被我国很多的文学研究者和语言研究者所认同。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一种被加工了的书面形式的民族共同语言,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现代文学作品形式的发展与现代语言的变迁之间的密切联系点,实际上是现代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所构建的民族共同语言的过程。现代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实体的构建,更加深层次的含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和语言学的构建,通过文学和语言学延伸出来的美学和相关精神等共同构建成了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系和重要基础。因此,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和语言变迁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民族共同语与文学书写之间的相互构建过程,在“文学”与“语言”的相互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历程,共同在新的中华民族构建同一性和文学书写语言一体化的双重构建过程。这是现代文学语言变迁对文学作品形式产生影响的本质和实质,同时也是现代语言发展变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但是在文学领域和语言领域,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与文学作品形式和文学作品创作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如下。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不论是在现代文学创作的形式,还是在现代文学的内容丰富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学语言变迁与现代文学之间的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文学形式也会对文学语言变迁产生影响。从发展历程上来看,文学作品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会推动文学语言在某一个文学领域中的运用形式和方法的变化[7]。例如在五四运动初期,基于对国家存亡的担忧,改革者们极力地推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一时期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现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语言发展都带有一定的跳跃性,这一时期的语言既无法向传统古典文学那样按照语言与文学之间的一贯方式进行演变,也无法向西方文学那样通过成熟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升作品的品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形式文学作品的不断优化,文学语言的特性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这样就带来了现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以及白话文的普及和成熟。另外,从某一个发展方面来说,最明显的现代文学形式对文学语言变迁的影响发生在现代,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文学语言和现代文学创作形式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很多新型的网络文学语言被广泛地运用到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而网络小说、网络杂文的出现也同时推动了文学语言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8],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成为语言变迁和作品形式丰富的主要推动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文学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共同精神财富。

四、结束语

语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表达工具,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语言变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本文以五四运动白话文运用的兴起为切入点,对白话文对现代诗歌、杂文、小说和叙事文学等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文学语言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语言能够推动和丰富文学的创作形式和发展变化,同样,文学形式的变化也会对文学语言的发展变迁产生影响,认为不论是语言的变迁,还是文学形式的变革,都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我国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所产生的。通过探究希望能够为人们更好地认识、研究文学语言和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海疆 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参考文献:

[1]卜祥坤,周宁.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研究[J].芒种,2015,(22):17—18.

[2]朱晓进,李玮.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5,(1):138—160+205.

[3]朱晓进,何平.论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0—129.

[4]栾梅健.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和语言转变的动因[J].南京社会科学,2009,(2):82—86.

[5]张向东,景芳洲.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J].社会科学论坛,2010,(20):17—26.

[6]夏莹,王泽龙.近三十年现代文学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87.

[7]张海俐.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研究[J].作家,2011,(24):138—139.

[8]文贵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与话语[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3.

关键词阅读:

延伸阅读:

  • 网站首页
  • 频道首页
  • 最新期刊阅读全部

    最新论文阅读全部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本文关键词: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42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