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叙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3 09:40
【摘要】:《人民文学》自2010年第2期开设“非虚构”专栏以来,陆续推出了众多有影响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不仅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带来对“非虚构”写作理论研究的热潮。从已经发表的作品来看,无论是写作题材,还是参与者,都显示着“非虚构”写作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人民文学》所倡导的“非虚构”写作,与小说、报告文学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内涵主要体现为一种“在场”的真实:创作者或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重返历史“现场”,或通过田野调查、实地采访等亲历式的方式,直面现实生活。《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的写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历史真相的挖掘和对现实生活的描摹,这使得其作品具备了一定的文献参考价值。而在叙事策略的选择上,《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始终践行着“非虚构文学”求真的文本规范。借助叙事学理论来探究其作品内部规律和叙事技巧,更能彰显其文本特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而这个“我”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叙述者和创作者相互重合,文本叙述者的意志也就代表着作者的意志,使得叙述者多为可靠叙述者,从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在叙述视角上,“全知全能”式的零聚焦、固定式和不定式内聚焦等多种叙述视角的使用,全面展示了故事内容,拉近了读者和故事的距离,使得文本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种亲近感,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在叙事时间上,无论是顺时序连贯叙述,逆时序叙述,还是非时序叙述,都体现出其在叙述时间上选择的多样性。《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不只是局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描述,其在参与现实、关注现实中也展现出对底层民众的真切关怀和对世俗生活的温情书写,蕴含着广博的人文情怀;针对当下文坛经验化、概念化写作的倾向,《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用明确的现实指向性,坚守着“非虚构文学”求真的写作伦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人民文学》试水零售[J];青年记者;2011年15期

2 韩作荣;姜广平;;《人民文学》:始终与人民同行——与《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对话[J];西湖;2008年02期

3 黄书泉;;三十年前,《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评论“处女作”[J];野草;2008年05期

4 素予;;看《人民文学》第7、8期[J];西湖;2012年11期

5 ;《人民文学》第二卷总目录[J];人民文学;1950年11期

6 ;《人民文学》第三卷总目录[J];人民文学;1951年04期

7 本刊编辑部;;《人民文学》复刊的一场斗争[J];人民文学;1977年08期

8 茹志鹃;;《人民文学》第四期读后[J];人民文学;1984年07期

9 ;《人民文学》1984年度“我最喜爱的作品”推选结果(续)[J];人民文学;1985年03期

10 李捷;;钢铁工人心中的《人民文学》[J];人民文学;199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施战军;;《人民文学》六十年:编者的文心和史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2 吴俊;;《人民文学》的创刊[A];茅盾研究(第九辑)[C];2005年

3 周明;张弘;;周明:新时期前后的《人民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4 周明;;难以忘却的忘忆[A];茅盾研究与我[C];1997年

5 郭沫若;;致毛泽东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小蕙;《人民文学》杂志社喜庆55华诞[N];光明日报;2004年

2 记者 胡殷红;华东师大专项研究《人民文学》工程启动[N];文艺报;2003年

3 吴俊;《人民文学》的创刊[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胡军;在日本,有一群《人民文学》的热心读者[N];文艺报;2008年

5 记者 胡军;纪念《人民文学》创刊60周年茶话会在京举行[N];文艺报;2009年

6 张魁兴;《人民文学》不是“皇帝的女儿”[N];深圳商报;2011年

7 刘秀峰;《人民文学》 首度试水零售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滢莹;《人民文学》创作基地“落户”文成[N];文学报;2011年

9 记者 舒晋瑜;《人民文学》将于明春刊出网络小说[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记者  舒晋瑜;《人民文学》第3期推出诗歌特大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纳新;新时期(1976-1989)的《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2 欧娟;《人民文学》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坤;《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叙事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吕智超;转折与延伸—1985年《人民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任风梅;新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现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4 黄启宪;1976-1979年《人民文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巧燕;新时期(1976-1989年)《人民文学》头题作品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军;1958年的《人民文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常品;传播学视野下的《人民文学》(1978年-1998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曹心;新时期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杨磊;《人民文学》与百花时代[D];北京大学;2012年

10 刘柏彤;《人民文学》与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现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75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475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