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围城》空间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4 18:09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1946年发表的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书中以主人公方鸿渐归国后的生活为主要线索,刻画战时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钱钟书借小说表达人生无处不在的“围城”状态,揭示整个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生的困境。小说打破传统的线性描述,故事情节多由不同的空间转换推进,带有明显的空间特点。本论文在西方空间叙事理论的整体框架中,在吸收和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围城》的空间叙事类型、空间意象的叙事功能以及空间叙事技巧的细致分析,表现作者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导论、正文三章、结语。导论首先对小说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其次简述国内外空间叙事转向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正文第一章集中于《围城》的空间叙事类型的研究,小说叙事中的空间具有不同层面的特点,分别从地理空间解读主人公的游走状态,从文化权力空间解读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扎根的原因和女性受到压抑的个体空间,从心理空间进行解读主人公深刻的内心体验;第二章通过分析沙龙式空间意象、道路式空间意象、围城意象,探讨它们对小说建构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利于集中刻画人物,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另一方面形成隐喻,揭示人生进城出城的永恒循环;第三章从空间叙事技巧入手,解读小说中空间的具体选择、表现技巧以及时空关系,结语归纳概括全文论点,体现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剧困境的揭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敏;浅谈《围城》的艺术特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戈双剑;繁茂、精妙的语言秀——《围城》语言浅析[J];汉字文化;2003年03期

3 金宏宇;《围城》的修改与版本“本”性[J];江汉论坛;2003年06期

4 刘学明;论《围城》讽刺内涵的多重性[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周水涛;《围城》的戏谑性初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张新民;浅谈《围城》题旨的多义性[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刘学云;解读《围城》[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隋清娥;试论《围城》批判封建家族制度之意蕴[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王修志;《围城》语言变异美论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夏惠杰;《围城》的比喻艺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围城》内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程致中;;《围城》主题新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韩刚;;《围城》多层意蕴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萍;;《围城》中的比喻解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马钧;;《围城》人物命名漫笔[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志明;周X;;《围城》与新时期文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吴昌红;;一座精神堡垒 两种小说形式——《小世界》与《围城》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止庵;重温《围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止庵;回到《围城》[N];华夏时报;2002年

3 陈思广;《围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声[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杨绛;写在《围城》汉英对照本之前[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记者 邓丹;有人出书破解《围城》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秋禾;愤世恨人读《围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甘谷县西坪初级中学 王玉平;从《围城》看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反规范[N];天水日报;2007年

8 何晶;浅谈《围城》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6年

9 李昕晖;红色记忆 恢弘巨制[N];吉林日报;2010年

10 曾艳兵;《围城》里的艾略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浩;性别视域下的《围城》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倩倩;《围城》词汇现象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3 张敏杰;《围城》的语言艺术[D];兰州大学;2007年

4 冀倩;《围城》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与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晓燕;《围城》及其英译本中隐喻的模因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冯岚;从美学角度谈《围城》的辞格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曾润丽;《围城》与荀子[D];浙江大学;2008年

8 贺晚青;《围城》与《小世界》中的现代学者形象之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贺婷;顺应理论视角下对《围城》中反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10 裴恒高;新批评视域下的《围城》反讽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2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52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