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玉红;;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9年06期
2 李丽;;《围城》女性形象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7年12期
3 陈松;;浅谈《围城》的人文关怀[J];长江丛刊;2016年21期
4 夏爱华;;《围城》内外的唐晓芙[J];山西老年;2015年03期
5 李登三;试论《围城》中所表现的知识分子劣根性[J];皖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杨芝明,兰彩萍;巧比妙喻在《围城》[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尤杨;论《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8 李清燕;;《围城》里的唐晓芙[J];湖南教育(上);2012年09期
9 冷敏;;困在《围城》中知识分子的性格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11期
10 魏雍;;从性别视域解读《围城》女性形象[J];现代交际;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刚;;《围城》多层意蕴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围城》内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程致中;;《围城》主题新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张萍;;《围城》中的比喻解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李秀华;;浅析《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A];2012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钧;;《围城》人物命名漫笔[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黄俊芹;;浅谈《围城》的讽刺手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8 吴昌红;;一座精神堡垒 两种小说形式——《小世界》与《围城》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9 李志明;周X;;《围城》与新时期文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方守永;;《围城》的叙事艺术研究[A];人文与科技[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家雄;《围城》和我的湘中故乡[N];新华书目报;2018年
2 陈思广;《围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声[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莫砺锋;“教授写教授”的小说[N];中华读书报;2017年
4 厉勇;严肃的作者像[N];工人日报;2017年
5 段怀清;被忽略的徐仲年先生[N];文汇报;2017年
6 记者 舒晋瑜;掌阅科技斥资百万引入《围城》电子版权[N];中华读书报;2017年
7 止庵;回到《围城》[N];华夏时报;2002年
8 止庵;重温《围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邢晓芳;《桃李》:“现代版《围城》”[N];文汇报;2002年
10 曾艳兵;《围城》里的艾略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知延(Han Jiyeon);钱锺书:“文”与“学”之间(1929-1949)[D];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亚萱;《围城》语言幽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裴恒高;新批评视域下的《围城》反讽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宋学娟;钱钟书《围城》的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何永波;审丑:《围城》的艺术世界[D];延边大学;2002年
5 江林森;《围城》比喻解读[D];河北大学;2004年
6 杨艳;论《围城》的讽刺性[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7 韩鹏;《围城》综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韩萍;《围城》语篇衔接问题探析[D];温州大学;2013年
9 白晓燕;《围城》及其英译本中隐喻的模因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田野;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5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5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