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阮籍辞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8:03

  本文关键词:阮籍辞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阮籍的辞赋作品今留存七篇,包括《东平赋》、《亢父赋》、《清思赋》、《鸠赋》、《猕猴赋》、《首阳山赋》及《大人先生传》,涵盖传统的都邑、鸟兽、地理、神女及赋体传记等题材。他的辞赋创作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同时,因时代环境及个人遭际的不同,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成为赋史中意义重大的一个部分。首先,阮籍辞赋在题材上有新的拓展:其咏物赋摆脱单纯体物,开拓了咏物讽刺小赋这一题材;都邑赋的描写对象更加世俗化,一改汉大赋京都赋的铺排,描写细致并借以批判现实;地理赋融入了强烈的抒情;思玄赋融合了神女赋与神游题材的特点,意在对老庄清虚之境的探求,让辞赋的题材朝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此外,其辞赋中所体现的超越意识前代未有。一方面,其中充分体现出阮籍从早期的儒家思想向后期老庄玄学思想的转变。另一方面,其辞赋批判社会的风土环境及世人可悲的生存状态,也体现了对世俗流风的超越。更为重要的是,为摆脱现实的束缚,阮籍在辞赋中超越现实人生,将精神寄托于虚幻的至人之境中。其次,阮籍辞赋也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其结构严谨,句法灵活而多变,文辞艳丽但不失清逸,又多用象征比兴、想象夸张以及丰富的典故,使得辞赋呈现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时代背景、作者人格及辞赋的艺术特征也决定了阮籍辞赋风格的深隐婉转,难以情测。最后,阮籍辞赋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一是多用骚体这一抒情体制将辞赋作为抒情的载体,并超越了个体悲伤的情绪,而将整个人类的生存悲哀纳入其中,增加了辞赋内涵的厚重。二是成为讽刺小赋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将传统的文学批判精神纳入辞赋这一文体中,且批判讽刺方式多样,具有独特的价值。三是融合神女论述与神游论述两大文学传统模式,并将两者作为其探索理想人格与理想境界的叙述工具,更具思想深度,超越了以往的单一叙述模式。总之,阮籍辞赋虽留存篇目不多,但其思想蕴含及艺术价值均对前代及当时的辞赋作品有所超越,是中国辞赋发展史上熠熠夺目的一页。
【关键词】:阮籍辞赋 超越意识 艺术研究 新变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一、阮籍生平及思想个性10-11
  • 二、阮籍辞赋概况11-12
  • 三、阮籍辞赋研究现状12-14
  • 第一章 阮籍辞赋的内容与思想14-29
  • 第一节 阮籍辞赋的题材内容14-17
  • 一、鸟兽类:《鸠赋》、《猕猴赋》14-15
  • 二、都邑类:《东平赋》、《亢父赋》15-16
  • 三、地理类:《首阳山赋》16
  • 四、玄思类:《清思赋》、《大人先生传》16-17
  • 第二节 对儒学价值观的超越17-21
  • 一、对儒学思想的质疑17-19
  • 二、对老庄玄学的推崇19-21
  • 第三节 对世俗流风的超越21-25
  • 一、对风土环境的批判21-23
  • 二、对世俗众生的批判23-24
  • 三、对礼法制度的批判24-25
  • 第四节 对现实人生的超越25-29
  • 一、追求理想人格25-26
  • 二、追寻虚幻的逍遥世界26-29
  • 第二章 阮籍辞赋的艺术表现与艺术风格29-42
  • 第一节 阮籍辞赋的形式体制29-34
  • 一、行文思维开阔而结构严谨29-30
  • 二、句法多样而灵活30-32
  • 三、“丽而清”的语言特点32-34
  • 第二节 阮籍辞赋的表现手法34-37
  • 一、善用象征比兴等手法34-35
  • 二、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35-36
  • 三、化用经典36-37
  • 第三节 阮籍辞赋艺术风格及其形成37-42
  • 一、意旨之“远”:主体与主旨的相离38-39
  • 二、意旨之“奥”:叙述对象抽象化39-40
  • 三、风格与作者的关系40-42
  • 第三章 阮籍辞赋对传统的继承与新变42-53
  • 第一节 阮籍辞赋的抒情特性42-46
  • 一、对骚体这一抒情体制的接受42-43
  • 二、对悲伤哀怨之情的继承43-44
  • 三、超越个体的悲伤情怀44-46
  • 第二节 阮籍辞赋的讽刺批判艺术46-49
  • 一、对前代批判精神的继承46-47
  • 二、阮籍辞赋批判讽刺艺术的类别47-48
  • 三、阮籍辞赋批判讽刺艺术的特点48-49
  • 第三节 阮籍辞赋的“神女-神游”叙述模式49-53
  • 一、神女论述的流变49-50
  • 二、神游模式概说50-51
  • 三、阮籍的“神女-神游”模式的玄思题材51-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凤娟;;阮籍《大人先生传》辨析[J];文学遗产;1983年04期

2 王少杰;;《大人先生传》:阮籍一生的心路历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黄永厚;;冰炭同炉[J];书摘;2006年04期

4 王少杰;;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思想变化[J];丝绸之路;2013年02期

5 王少杰;;阮籍《大人先生传》中的诗歌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年03期

6 李琦峰;何善蒙;;《大人先生传》:阮籍矛盾、苦闷一生的写照[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7 朱敏芳;;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心灵之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修海林;古代音乐美学文论笔札(魏晋——唐)[J];中国音乐;1992年02期

9 刘昆庸;传:赋之变体[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6期

10 黄永厚;阮籍[J];书屋;2001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喻朝霞;阮籍辞赋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王少杰;阮籍《大人先生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阮籍辞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3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