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江南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06:08
本文关键词:乐府《江南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乐府《江南弄》属清商曲辞,是梁武帝改西曲而作,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和宫廷特色。《江南弄》是六朝宫廷乐府文化的代表,对江南题材诗歌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词曲等后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共三章,第一章主要对《江南弄》产生的地域文化背景进行考察。《江南弄》产生于偏居江南的六朝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承托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再加上商业的发达和消费型城市的形成,使吴声西曲得以覆盖社会各阶层的受众群体。而吴语的渗透推动乐府官署职能的变迁,也使得清商曲不断向雅化方面演变。梁武帝时期《江南弄》的出现,就是清商曲中西曲雅化的产物,是礼乐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第二章对乐府《江南弄》的音乐特点和歌辞文本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认为:乐曲以“弄”命名为《江南弄》,是因为其除了具备娱乐性功能之外,还包含了以丝竹乐器弹奏、伴随歌女唱和、以及歌辞之中有繁声叠字等三个特点。其次对和声渊源进行了辨析,考察了《江南弄》和歌与释法云所改《三洲歌》和声的关系。认为《江南弄》和声位置具有特殊性,它与源自相和调的处于每句之间的和声不同,而是位于歌曲开头,前者属唱和声部,后者属与送声相对应领唱声部。第三,对乐府《江南弄》歌辞文本展开了内容(题材)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江南弄》题材丰富,包含了江南春色、窈窕佳人、游仙和对丝竹乐器吟咏等音乐歌舞声色四个方面的内容;艺术上,按乐填词造就了《江南弄》曲折的句式韵调,节奏鲜明富有韵味;武帝君臣对文辞的雕琢使《江南弄》富有文人气息和贵族色彩。其曲折婉媚的风格是具有江南韵味的宫廷文学的代表。第三章主要探究了《江南弄》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认为作为江南题材文学发展的转折点,《江南弄》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通过对《江南可采莲》和《江南弄》拟作的分析,对江南文学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认为《江南弄》对后世诗歌、词与戏曲的产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江南意象及语词的丰富造就了诗歌中特殊的江南情感;《江南弄》涉及到中国文学史上词体起源问题,词也成为最有江南韵味的文学体裁;《江南弄》之“弄”对元明戏曲的影响主要表现“弄”的娱乐元素的渗透。从以上三方面来说,还可以认为对《江南弄》的研究具有文学史上的体裁发生学意义。
【关键词】:江南弄 地域文化 和声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选题意义10-11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12
- 三、研究现状与综述12-15
- 第一章 江南文化传统及其主要特征15-36
- 第一节 江南的概念15-18
-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江南15-16
-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16-18
- 第二节 南朝时期江南地域文化的发展18-23
- 一、秦汉时期江南的初步开发18-20
- 二、魏晋时期江南文化的发展20-21
- 三、宋齐梁时期江南文化的成型21-23
- 第三节 南朝时期江南文化特色23-35
- 一、南朝民歌与《江南弄》23-28
- 二、《江南弄》创作的宫廷音乐文化背景28-34
- 三、南朝宫廷文化的娱乐性质34-35
- 本章小结35-36
- 第二章《江南弄》歌辞考释与内容分析36-54
- 第一节《江南弄》之“弄”36-41
- 一、“弄”之含义词性变迁36-37
- 二、乐曲之“弄”与戏曲之“弄”37-39
- 三、《江南弄》之“弄”39-41
- 第二节《江南弄》和声考41-47
- 一、和声的渊源与作用41-43
- 二、《江南弄》的和声43-47
- 第三节《江南弄》的文学内涵47-50
- 一、五湖采莲——对江南山水风光的描绘47-48
- 二、笛、笙、瑟、筝——乐器乐曲的描写48
- 三、窈窕佳人——女性的细腻刻画48-49
- 四、梦游仙境——对长生的歌颂与追求49-50
- 第四节《江南弄》的艺术特色50-53
- 一、按乐填词51-52
- 二、文人乐府之雅化52-53
- 三、江南文学曲折婉媚风格的代表53
- 本章小结53-54
- 第三章《江南弄》对后世文学的影响54-65
- 第一节《江南弄》拟作探究54-57
- 一、古辞《江南》与《江南曲》54-55
- 二、《江南弄》的拟作55-57
- 第二节《江南弄》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57-59
- 一、江南意象的丰富57
- 二、杂言句式的规律化57-58
- 三、浪漫主义的融入58
- 四、江南题材的偏好58-59
- 第三节《江南弄》对词的影响59-62
- 一、《江南弄》与词之起源60-61
- 二、最“江南”的文学体裁——词61-62
- 第四节《江南弄》对元明戏曲的影响62-64
-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0
- 后记70-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怀荣;;从演唱方式看清商曲辞艺术特点的形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立增;;论初盛唐文人对清商曲题目的拟写[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运熙;;六朝清商曲辞的产生地域、时代与历史地位[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5年01期
4 孙娟;黄震云;;清商曲辞与曹操诗歌的声韵艺术[J];文学评论;2007年06期
5 王运熙;相和歌与清商曲[J];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6 ;燕赵多佳人[J];岳阳师专学报;1981年04期
7 杧侃如 ,櫘沅君;中W文[x史稿(六)[J];文史哲;1954年12期
8 黄瑞云;说南北朝民间乐府[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雨笑;清商曲辞的辞乐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洪伟;萧衍和梁代《清商曲辞》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祝玉慧;乐府《江南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乐府《江南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