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歌“声”“色”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朝诗歌“声”“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声音”与“颜色”是南朝诗歌中不容忽视的两个审美因素,南朝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客观物象的“声”“色”,以不同的方式开拓对于客观物象“声”“色”的新感受,不断探求表现客观物象“声”“色”审美内涵的艺术手法,因此,南朝诗歌向来被称为“五彩映发,声色并传”。声音与颜色是南朝诗人极貌写物的载体和媒介,同时也是营造诗歌意境的工具,对其深入的研究无疑有助于从审美与艺术的层面去解释南朝诗歌“声色大开”的原因。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南朝诗歌“声”“色”的生成、转化、展现与分布。“声”“色”生成于“物”,“声”“色”元素想要转化成诗歌中的“声”“色”意象,需要诗人动用感官进行“体物”,并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采用“直觉”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声”“色”元素的直接涌现,构成诗歌意象。声”“色”在南朝诗歌中得以展现,则有赖于南朝诗歌的“体物”特性,且“声”“色”在不同朝代、体裁、作者、题材的南朝诗歌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南朝诗歌“声”“色”繁盛的原因与条件。贯穿整个南朝的“文贵形似”的诗歌思潮使得对“声”“色”的描绘成为诗歌达到形似效果的“必经之路”;不同的潜在创作动机促使南朝诗人将“欣赏”作为最直接最根本的创作动机;南朝诗歌本体之中“物我分离”和“物境本位”的审美倾向也使得“声”“色”于诗歌中的存在空间得到拓展;高门士族的庄园经济等客观条件于无形中为诗人与诗歌素材“相遇”创造了契机、提供了条件。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南朝诗歌“声”“色”的种类与表现方式。南朝诗歌中的颜色总共可以分为六个大类,大类之下又可以分为二十二个小类,每个小类的颜色是由基本色演变而来;南朝诗歌中的声音总共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大类之下又分为十五个小类;南朝诗歌“声”“色”的繁盛不仅在于种类的多样,还在于表现方式的多样,诗人会依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声”“色”表现方式。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南朝诗歌“声”“色”的作用。“声”“色”作为南朝诗歌中物象的一部分以及南朝诗歌的审美因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声”“色”极大程度上充实了南朝诗歌的意境;其次,“声”“色”有助于提升南朝诗歌的观赏性与审美功能;最后,从南朝不同时期诗人对“声”“色”的喜好可以窥见南朝不同时期诗歌风格的特点。
【关键词】:南朝诗歌 声 色 物 体物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0
- 一、选题缘起12-14
- 二、研究综述14-17
- 三、理论意义与创新之处17
- (一)理论意义17
- (二)创新之处17
- 四、基本思路17
- 五、研究方法17-20
- 第一章 南朝诗歌“声”“色”的生成、转化、展现与分布20-38
- 第一节“声”“色”的内涵及性质演变20-22
- 第二节“声”“色”的生成转化与“体物”之关系22-28
- 一、“物”与“声”“色”生成23-25
- 二、“体物”与“声”“色”转化25-28
- 第三节“声”“色”的展现与南朝诗歌“体物”性质之关系28-34
- 第四节 南朝诗歌中“声”“色”分布概述34-38
- 第二章 南朝诗歌“声”“色”繁盛的原因与条件38-60
- 第一节 文学环境层面——“文贵形似”的诗歌思潮38-46
- 一、皇族与士族社会心态、生活作风和审美趣尚的引导41-43
- 二、赋作用于诗的结果43-44
- 三、绘画理论的影响与绘画技巧的运用44-46
- 第二节 诗人主观层面——观赏动机与内在动力46-52
- 一、南朝诗人的欣赏动机46-49
- 二、南朝诗人追求“声”“色”的内在动力49-52
- 第三节 诗歌本体层面——物我分离与物境本位52-55
- 第四节 客观环境层面——充足的游赏条件55-60
- 一、高门士族的庄园经济55-56
- 二、南朝诗人四处奔波的官宦生涯56-57
- 三、人工庭园的兴起57-60
- 第三章 南朝诗歌“声”“色”的种类与表现方式60-100
- 第一节 南朝诗歌中“色”的种类概述60-78
- 一、红色61-67
- 二、青色67-72
- 三、黑色72-73
- 四、白色73-76
- 五、黄色76-77
- 六、紫色77-78
- 第二节 南朝诗歌中“声”的种类概述78-90
- 一、动物声79-83
- (一)鸟声79-81
- (二)兽声81-82
- (三)虫声82-83
- 二、自然声83-86
- 三、器物声86-89
- (二)配饰声87-88
- (三)工具声88
- (四)钟声88-89
- 四、人声89-90
- 第三节 南朝诗歌“声”“色”的表现方式90-100
- 一、南朝诗歌“色”的表现方式90-93
- 二、南朝诗歌“声”的表现方式93-97
- 三、南朝诗歌“声”“色”总体的表现方式97-100
- 第四章 南朝诗歌“声”“色”的作用100-116
- 第一节 塑造诗歌物境与充实诗歌意境100-102
- 第二节 提升南朝诗歌的观赏性与审美功能102-107
- 一、表现物色间微妙的神理103-105
- 二、通过细节描写增强诗歌的表现力105-107
- 第三节 体现南朝不同时期相异的诗歌风格107-116
- 一、元嘉诗风:生新幽奇、雕琢藻彩108-110
- 二、永明诗风:圆美细腻、清丽委婉110-112
- 三、宫体诗风:香艳轻绮、软腻纤巧112-116
- 结语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4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24-126
- 致谢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带珍;;论南朝诗歌世俗化的成因[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谭带珍;;南朝诗歌世俗化的成因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魏超;;南朝诗歌的“技艺化”及其文化生成机制初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徐艳;;关于客观评价南朝诗歌历史价值的几点设想——以对南朝诗歌内容价值的重新体认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岐璜;东海徐氏与南朝诗歌[J];临沂师专学报;1993年02期
6 沈意;;简论陈郡谢氏家族在南朝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徐习文;传播过程对南朝诗歌创作形态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李宗长;南朝诗风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J];学术研究;1998年01期
9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勇先;;南朝诗歌的成就与贡献[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付小英;南朝诗歌题材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真真;南朝诗歌“声”“色”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3 缪君芳;佛教影响下的南朝诗歌题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红;南朝诗歌中的佛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南朝诗歌“声”“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