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一曲“理想主义者”的悲歌—电影剧本《无处安身》创作阐释

发布时间:2017-03-26 15:10

  本文关键词:一曲“理想主义者”的悲歌—电影剧本《无处安身》创作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影剧本《无处安身》以一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何永志作为故事主人公,以他和林子熙之间的爱情发展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何永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无法取得平衡,事业、家庭、爱情屡遭不顺,直至无处安身的悲剧性故事,表达了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内心困惑、处境尴尬、四处碰壁的生存状态。故事发生在安浦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男主角何永志和女主角林子熙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一直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两人之间有着纯真美好的感情。大学毕业后,林子熙坚持留在上海打拼,努力成为世人眼中的“成功者”。何永志在上海因不习惯快节奏的生活而回到了家乡,开始与林子熙异地恋。因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的差别,二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越来越多。逃离上海的何永志回到安浦当上了语文教师,可他独特的教学理念并不能为校方接受,性格执拗的他在事业上屡遭挫败。家人的不理解加剧了他的孤独,唯一能在现实中获得慰藉的是与渔翁之间的一段忘年交。在渔翁的指点下,何永志渐渐明晰了人生方向,告别家人,准备重返上海。可当他再次来到上海,憧憬着和林子熙迎接新生活的时候,林子熙此时已在情感上选择了物质基础更为丰厚的唐锐。何永志的情感世界轰然坍塌,在暴风雨的洗礼中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电影文学剧本《无处安身》的创作阐释,试图通过选题理由、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创新与不足等方面对剧本及其创作过程进行分析。选取这一题材既是出于对80后群体“生存艰难、精神迷茫”和“逃离北上广”等时代症候的关注,又有对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矛盾的哲学追思。剧本采用时空交错的剧作结构,力图呈现出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由于才力有限,剧本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无处安身 剧本 创作阐释 理想主义 诗意现实主义 成长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无处安生(电影文学剧本)8-73
  • 一、选题理由73-75
  • 二、人物形象75-79
  • 三、艺术特色79-81
  • 四、创新与不足81-82
  • 五、结语82-84
  • 参考文献84-85
  • 致谢85-8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一曲“理想主义者”的悲歌—电影剧本《无处安身》创作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8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