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唐英剧作的舞台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20:01

  本文关键词:唐英剧作的舞台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唐英剧作在清代戏曲史上具有鲜明特色,与同时代一般文人剧作家不同,唐英重视剧作的舞台演出效果,积极从民间、从地方戏中汲取养分来充实、丰富自己的作品,他的剧作具有浓郁世俗气息的同时又不失昆剧自身的典雅清正,可谓雅俗共赏。长期以来,在唐英剧作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结合花雅之争的背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展开研究,阐述唐英剧作对地方戏的吸收和借鉴。相比之下,人们对唐英剧作舞台表演艺术方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唐英剧作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除了文本方面,舞台艺术方面同样具有丰厚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论文的绪论部分对前人的研究作了回顾和总结,展示了前人研究的理论热点及薄弱之处,突出戏曲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本文将唐英剧作的舞台艺术研究作为突破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舞台表演出发,围绕唐英剧作如何实现舞台实践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对唐英剧作的舞台表演艺术进行分析和探究。第一章:唐英剧作的创作背景。本章从唐英的生平经历、交游情况、戏曲理论三方面入手,力求对唐英戏曲创作的背景进行全面展示。首先,通过生平经历,我们对唐英其人有了大致了解,对其勤政廉政、关注民生、淡泊名利的品德有了深切体会。其次,从交游尤其是戏曲交游方面,我们发现唐英多与当时的剧作名家来往,这对其戏曲创作有着直接影响。最后,从戏曲理论来看,唐英对戏曲演出效果非常重视,他的戏曲实践活动与理论观点结合紧密。第二章:唐英剧作的排场设置。唐英剧作的排场设置主要体现在节奏、结构和戏剧场面的选取上。首先,唐英剧作有着张弛相间的节奏。唐英能从观众的审美心理出发,通过文武交错、冷热交替、悲喜搭配来调节戏曲节奏。其次是戏中有戏的结构。这主要通过地方戏的插入和梦境戏的设置来实现。最后,唐英剧作的场面丰富生动。唐英善于设置丰富、生动的戏剧性场面,具体表现有二:一是机缘巧合,冤家相遇。二是限定视角,明暗有别。总的来说,唐英有观众意识、演剧意识,善于从观众视角出发,营造出颇具表演性和观赏性的戏剧场面。第三章:唐英剧作的脚色安排。在脚色安排方面,唐英剧作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错位扮演。部分脚色存在旦扮男子,副、净扮演女子的现象;二是喜剧倾向。一方面唐英每部剧作几乎都设置有丑脚形象;另一方面,其他脚色也普遍存在丑脚化、喜剧化倾向。三是与地方戏《缀白裘》相比,唐英剧作存在脚色调整。唐英的调整有合理性、突破性的一面,然而在贴旦的安排方面则相对不足。第四章:唐英剧作的科介运用。唐英剧作中,无论是人物的姿态动作、情绪表情还是舞台空间效果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舞台提示。首先,姿态动作准确到位。不管是展现人物特征的表演动作还是舞蹈、武打等技术性动作,唐英均重视舞台表演效果,准确到位的动作提示,有利于塑造舞台形象。其次,情绪表情生动传神。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情感表达富有层次感和丰富性;二是情态与动作结合;三是在变化、对比中体现人物的情绪表情。最后,空间效果立体直观。唐英对舞台布景、灯光烟火、舞台音效等戏曲舞台之空间效果也有详细提示,这也体现出他对舞台演出的重视。科介作为表演的实录和记载,是戏曲表演的手段和依托,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我们能窥见唐英剧作的舞台表演风貌。第五章:唐英剧作的舞台美术。本章从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内涵丰富的服装。在服饰的内涵方面,唐英剧作有几个特点:一是存在换装现象;二是借服饰揭示人物的品行性格;三是服饰具有类型化特征;四是具有现实批判性。其次,多姿多彩的化妆。具体表现为:一是化妆方式突破了脸谱化、类型化的程式;二是妆容前后有变化;三是副、丑之妆容相对夸张;四是化妆符合角色身份和剧情发展;第五,对胡须的化妆甚为讲究。最后,纷繁多样的道具。唐英剧作中的道具也非常有特点,具体表现有三:一是紧密联系剧情,道具为剧情发展及人物塑造服务;二是富有生活气息,道具市民化、世俗化;三是具有程式性和写意性。由此可见,唐英对戏曲服装、化妆、道具等舞台造型艺术非常重视,这是他重视舞台演出效果的又一体现。第六章:唐英剧作的音乐表现。本章主要从器乐伴奏和声腔唱法两方面来分析论证。首先,唐英剧作的器乐伴奏助声显情。唐英剧作在器乐伴奏方面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是以器乐共奏调和声情节奏;二是借器乐伴奏强化剧中曲情;三是用器乐调整反映剧情变化。总之,唐英剧作中器乐的选择和使用与剧情节奏、人物情绪及舞台气氛相符,较为恰当合理。其次,声腔唱法取自花部。这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间山歌小曲的植入;二是地方唱腔的吸收;三是演唱方式的借鉴。唐英剧作对民间腔调唱法的吸收,丰富舞台表演的同时,又活跃了舞台气氛,增强了戏曲音乐的戏剧性和趣味性,同时又使其剧作既生动活泼又不失昆腔自身的清正高雅。这样的尝试和改造,可谓一举多得。总体而言,唐英的剧作,无论是从剧本本身还是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来看,都有丰厚的内涵。本文立足舞台表演,从剧本的细节中去把握和分析,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和还原唐英剧作的舞台艺术,力求弥补前人研究之不足,为唐英戏曲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唐英 戏曲 表演 舞台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15
  • 第一节 唐英剧作研究综述12-14
  • 第二节 选题意义1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唐英剧作的创作背景15-28
  • 第一节 生平经历15-17
  • 第二节 交游情况17-23
  • 第三节 戏曲理论23-28
  • 第二章 唐英剧作的排场设置28-36
  • 第一节 张弛相间的节奏28-31
  • 一、文武交错28-29
  • 二、冷热交替29-30
  • 三、悲喜搭配30-31
  • 第二节 戏中有戏的结构31-33
  • 一、地方戏的插入31-32
  • 二、梦境戏的设置32-33
  • 第三节 丰富生动的场面33-36
  • 一、机缘巧合,冤家相遇34
  • 二、限定视角,明暗有别34-36
  • 第三章 唐英剧作的脚色安排36-47
  • 第一节 错位扮演36-38
  • 一、旦扮演男子36-37
  • 二、副、净扮演女子37-38
  • 第二节 喜剧倾向38-44
  • 一、唐英剧作均设置丑脚形象39-41
  • 二、其他脚色普遍存在丑脚化、喜剧化倾向41-44
  • 第三节 脚色调整44-47
  • 一、脚色安排较为妥帖44-45
  • 二、突破了脚色的规模体制45-46
  • 三、贴旦脚色设置不合理46-47
  • 第四章 唐英剧作的科介运用47-63
  • 第一节 姿态动作准确到位47-53
  • 一、展现人物特征的表演动作47-51
  • 二、舞蹈、武打等技术性动作51-53
  • 第二节 情绪表情生动传神53-56
  • 一、情感表达富有层次感和丰富性53-55
  • 二、情态与动作结合紧密55-56
  • 三、在变化、对比中呈现人物的情绪表情56
  • 第三节 空间效果立体直观56-63
  • 一、舞台布景56-58
  • 二、灯光烟火58-60
  • 三、舞台音效60-63
  • 第五章 唐英剧作的舞台美术63-77
  • 第一节 内涵丰富的服装63-69
  • 一、以换装表明人物处境、地位的变化66-67
  • 二、借服饰揭示人物的品行性格67
  • 三、服饰具有类型化特征67-68
  • 四、服饰具有现实批判性68-69
  •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化妆69-73
  • 一、化妆方式突破了脸谱化、类型化的程式71
  • 二、妆容前后有变化71-72
  • 三、丑、副之妆容相对夸张72
  • 四、化妆符合人物身份和剧情发展72-73
  • 五、对胡须的化妆甚为讲究73
  • 第三节 纷繁多样的道具73-77
  • 一、紧密联系剧情74-75
  • 二、富有生活气息75
  • 三、具有写意性和程式性75-77
  • 第六章 唐英剧作的音乐表现77-85
  • 第一节 器乐伴奏助声显情77-80
  • 一、以器乐共奏调和声情节奏77-78
  • 二、借器乐伴奏强化剧中曲情78-79
  • 三、用器乐调整反映剧情变化79-80
  • 第二节 声腔唱法取法花部80-85
  • 一、山歌小曲的植入81-82
  • 二、地方唱腔的吸收82-83
  • 三、演唱方式的借鉴83-85
  • 结语85-86
  • 参考文献86-90
  • 后记90-9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维东;萨满文化的价值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尚燕乔;;中西方戏剧艺术差异之浅析[J];大舞台;2010年04期

3 孟颖佼;;影响与互动——文艺社会学视野下的徽州戏曲与徽州社会[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冯江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浅谈戏曲走进课堂的教学新课题[J];北方音乐;2014年03期

5 王丽娟;;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京剧的影响浅析[J];科学大众;2008年11期

6 潘婷;;浅谈中西方戏剧在起源、内涵与形式上的差异[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阿进录;论“花儿”的基本主题与特色[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8 张宜昂;俯视与仰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J];四川戏剧;2003年01期

9 王丽娟;;“新文艺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戏曲改革的影响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12期

10 王丽娟;;浅探建国初的戏曲改革及其对评剧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廷信;中国戏剧之发生——以宗教为视角[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范欣;奇观化生存[D];浙江大学;2009年

6 何飞雁;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苏生;古代学人戏曲观的生成与演进[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倩;当代中国电视奇观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振芳;近代济南休闲娱乐场所与市民生活[D];山东大学;2011年

4 戴丽娟;全福班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曹源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戏剧运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梅;江淮地区乞丐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俊玲;明清演唱理论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9 张磊;武安平调变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捷;楚剧在民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唐英剧作的舞台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9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