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精神

发布时间:2017-03-27 23:06

  本文关键词: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沈从文是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于他利用“乡巴佬”的视角去审视遐方绝域的“湘西世界”,他立足民间立场,着力展示自然、健康的人性,达到建构人性庙宇的文学目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的创作引起评论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很少有人提及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精神。实际上,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化色彩是非常浓厚的,从题材选择、语言风格,乃至文本内部结构及其蕴含的生命哲学,都体现出狂欢现象。因此,本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民间的、狂欢的角度解读沈从文小说的狂欢化表现形式,从而窥探渗透其创作的狂欢精神。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从巴赫金狂欢化的“第二世界”着手,阐述了沈从文小说所表现的外在狂欢化场景。我们将民俗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把这个交叉学科带入沈从文小说的研究之中,通过小说中所体现的民俗现象挖掘当时社会内部的生存状况以及人们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民间的狂欢文化是沈从文创作的主要文化来源之一,通过小说中民族节日、敬祖祭神、劳动丰收、恋爱婚嫁等狂欢场面的书写,传达出“湘西世界”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确认了人们自由的存在状态,张扬了生命的自由意志。第二章论述了沈从文小说创作艺术思维方式的狂欢化。脱冕加冕仪式、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风格的运用使沈从文小说在隐性层面凸显出狂欢化美学特征。艺术思维的狂欢化首先源于加冕脱冕,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演绎了世界的交替和变更,体现出加冕脱冕仪式在文学中的渗透,表达了自由平等的精神与破坏更新的民间感受,具有乌托邦性质的理想精神,构成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基石;在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中,沈从文运用降格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傻瓜、疯子、狂人、小丑等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展示他们怪诞的外形、言行和心理;沈从文小说的乡土味、通俗化的民间口头语言具有原生态特点,本文从粗鄙语言、戏谑讽刺和杂语三个方面谈起,正是这种“天然成趣”的语言魅力,使沈从文的文本产生狂欢化审美效果。第三章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狂欢精神进行反思。尽管沈从文小说在表层形式上应和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渗透出狂欢的智慧与精神,充满着对权威的挑战与不满,但二者不同的狂欢化世界感受,造成了沈从文的狂欢化书写是有别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表现形态上,沈从文小说中描述的狂欢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狂欢节,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和宗教的意识形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的狂欢节庆活动是无法彻底消释统治者的权威,神、佛依然是人们祭祀、祈福的对象,皇帝依然被是众人崇敬、信仰,无法形成西方世界狂欢节中戏谑“国王”的内容;价值立场上看巴赫金对世界的感受是狂欢的、乐观的,而沈从文在表层狂欢书写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悲剧意识。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另立欣赏准绳,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植入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领域,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是有意研究那些非主流的话语结构和形态,我们只是秉持巴赫金倡导的对话主义态度去审视作品,是建立在中西文化语境不同的前提下进行的,从而达到扩大沈从文的研究视野的目的。
【关键词】:沈从文 狂欢化 狂欢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 研究背景9-12
  • 二 研究现状12-15
  • 第一章 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世界15-23
  • 第一节 民族传统节日的狂欢15-17
  • 第二节 敬祖祭神的狂欢17-19
  • 第三节 劳动丰收的狂欢19-20
  • 第四节 恋爱婚嫁的狂欢20-23
  • 第二章 沈从文小说文本的狂欢性23-35
  • 第一节 狂欢化的边缘人物23-28
  • 第二节 加冕脱冕的狂欢仪式28-30
  • 第三节 狂欢化的语言特色30-35
  • 第三章 沈从文小说中狂欢精神的反思35-41
  • 第二节 沈从文“类狂欢”形态与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异同35-37
  • 第二节 沈从文狂欢化书写的意义37-41
  • 结束语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5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宁;生命的美丽与哀愁──沈从文小说生命意义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运卉;试论沈从文部分小说中的象征艺术[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王润华;沈从文小说人物回归山洞的神话悲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杨瑞仁;理解沈从文——也谈沈从文改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姚艳玉;凝眸远景的另类表达方式——沈从文小说中的比喻艺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曹 流;沈从文湘西小说与傩文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王芬;沈从文小说诗化风格浅谈[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邢建勇;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罗昌智;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楚文化精神[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钟晓胜;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民族文化探索精神[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凌宇;;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李斌;;论抗战结束后郭沫若对沈从文的批评[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3 程致中;;鲁迅与沈从文:文学观念和审美取向比较论[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怓存磊;“有情”传统中的沈从文[N];文学报;2014年

2 ;百年沈从文:人间话题知多少[N];北京日报;2002年

3 商金林;沈从文果曾“恋上自己的姨妹”?[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孙骁骥;中国人有什么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沈从文生平与创作展在京举办[N];文艺报;2002年

6 湖南吉首大学教授 张建永;真正的孤独的求索者[N];光明日报;2013年

7 乌日娜;永远的回忆 温爱与给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对话人:杨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世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一个湘西人的上海情结[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姚艳玉;沈从文小说中的比喻艺术[N];文艺报;2002年

10 许晓庆;誊在纸上的梦[N];山西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坂本达夫;试论沈从文小说中有关动物意象的修辞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敬玲;学术:小说之外的沈从文[D];厦门大学;2008年

2 吕丹;沈从文怀旧世界的个性表达[D];浙江大学;2008年

3 黄平;论沈从文小说的民间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强;论水对沈从文人格及小说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然;论沈从文小说的死亡书写[D];南京大学;2011年

6 夏禹;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悖论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佘阳毅;论沈从文小说的文本对立[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建烽;生态美学视域中的沈从文小说[D];华侨大学;2003年

9 王晓萍;沈从文小说的形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汪羽旎;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狂欢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1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4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