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延安戏剧改革探论

发布时间:2020-08-18 09:13
【摘要】:延安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政治、文化影响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延安文艺的影响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延安戏剧作为延安文艺的重要一翼,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改革的延安戏剧拥有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它与中国的政治密切相关,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很大的宣传作用。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即是延安戏剧改革这一历史活动,鉴于目前对延安戏剧改革研究大多集中对某一种戏剧类型改革研究却缺乏整体研究的现状,本篇论文试图从延安戏剧改革活动的整体入手进行研究,挖掘延安戏剧改革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分三个章节对延安戏剧改革进行探论,第一章是对延安戏剧改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是介绍延安戏剧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从话剧的大众化改革、民族传统戏曲的改革尝试、共产党领导下的戏剧改革以及共产党进入陕西之前当地的戏剧改革历史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延安戏剧改革的背景进行全面的把握。第三章是对延安戏剧改革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大量戏剧人才的培养与输入、领导人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对戏剧文化的急切需求是延安戏剧改革推行的必然性;延安戏剧改革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地走向成熟,有了不俗的成果。共产党与戏剧界知识分子为了多渠道推进延安戏剧改革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第四章是对延安戏剧改革经验得失的探讨。从延安戏剧改革为民族文化的重构提供了正确方向与促进中国戏剧现代化这两个方面对延安戏剧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指出了延安戏剧改革过程的不足。本篇论文的主要创新有以下三点:一是在把握延安戏剧改革历史背景时对共产党领导的戏剧改革历史进行了简单地梳理,并且通过对陕西易俗社对秦腔剧的改革历史梳理对陕西戏剧改革历史进行了把握。这两点在其他的论文中虽偶有涉及,但是却没有将其整理成线索放于延安戏剧改革的历史背景中,我在文中将这两条线索整理出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延安戏剧改革的历史背景。二是在延安戏剧改革的多渠道推进这一节里,从三个方面对延安戏剧改革的推进做了整理与论述,分别是建构延安戏剧改革的理论支撑、建构延安戏剧改革的体制保障、扩展延安戏剧改革思想与成果的传播渠道。三是在文章的最后一章中,对延安戏剧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对其不足进行了分析,如戏剧创作中主题先行、将剧作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割裂开来、剧中人物形象类型化明显,人物性格单一,缺乏丰富性。本文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也有着自己的独创性,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些许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雷丽平;艾青诗歌的象征美[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尹燕;论艾青抗战诗歌的绘画美[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蒋登科;论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的诗学体系[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5期

5 司真真;;东西方色彩观烛照下的“土地”和“太阳”——论艾青早期诗歌色彩的文化内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6 杨路宏;;论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诗歌创作[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肖仲华;;苦难比幸福更美——简述艾青前期诗歌中“苦难”的力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袁仕萍;;中国传统诗画论、印象派对绘画美的影响[J];才智;2013年04期

9 李夏;;浴火重生的归来诗歌——论艾青晚年诗歌[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王天英,王万雨;艾青叙事诗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登科;;陈敬容:在新鲜的焦渴中沉思与创造[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蒋登科;;注重自我感触与现代意境的营造——辛笛早期的诗歌创作[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钱志富;诗心与现实的强力结合——七月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胡苏珍;跨语际实践中的新诗“戏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娄晓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申欣欣;美术背景·艺术理念·诗歌创作[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海燕;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大学;2010年

8 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会;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比较文学理论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夏;艾青晚年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琳;寻路的人[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国程;共和国初期作家身份的嬗变与当代文学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秀;中国新诗理论研究1927—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桂万保;论抗战前期艾青的诗歌创作与活动[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方润泽;艾青、戴望舒诗歌比较综论[D];西北大学;2004年

8 张萍;艾青诗歌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娟;论陈敬容诗歌孤独意识的流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余春荣;中国西部抗战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6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96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