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形象文学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2:14
本文关键词:曹操形象文学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曹操形象沿着历史和文学两条轨迹,在相互渗透中有效传播。历史书写为曹操形象的文学传播提供素材依据,曹操诗文则为其形象注入正面传播能量。以曹操诗文主体意象作为其文学传播的出发点,意在说明在诗文成就影响下,其作家主体人格的光辉性,对后世文学作品“非曹”倾向的有力抗衡作用。各代文学作品对曹操形象的塑造,让曹操活跃于艺术殿堂,代表一种文化内涵。曹操形象由“雄”入“奸”的变化,是其摆脱历史文本,进入文学世界并成为艺术典型的传播过程。其中既包括作家主体的情感取舍,也包含历代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阶层读者群体对这一艺术形象的接受。曹操最终能成为一个艺术典型,既有其自身诗文塑造的因素,更重要在于后代文人乐此不疲地艺术再现这一本就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虽然有别于历史书写,但历史正统观念的强大作用力,使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中“奸绝”的极致形象,这一极致的形成过程反映出曹操形象在文学系统中的曲折传播轨迹。同时,本文注重将曹操诗文作为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缘于看重曹操引领建安文学的客观成就和开一代新风的独特功劳。这种潜在于历代文人心中的影响力,使曹操形象在自我传播和他人传播的双重途径中,接近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关键词】:曹操 形象 历史 文学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研究缘起7-8
- 二、前人研究综述8-11
- 第一章 曹操诗文对自我形象的传播11-33
- 第一节 曹操致力诗文创作的内在原因11-19
- 一、以文学感召天下文士11-13
- 二、以高品疏离庸俗凡士13-16
- 三、以立言弥补德行之亏16-19
- 第二节 曹操构建的诗文形象符号19-31
- 一、具有典范意义的周公形象19-23
- 二、具有高远视界的英雄形象23-28
- 三、具有济世胸怀的儒士形象28-31
- 小结31-33
- 第二章 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曹操形象传播33-51
- 第一节 《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33-36
- 一、“魏武”称谓与负面内容的矛盾34
- 二、英雄能力与卑琐为人的反差34-36
- 第二节 唐代诗文中的曹操形象36-40
- 一、“魏武草创争天禄”——唐人对曹操功业的肯定36-39
- 二、“铜雀春深锁二乔”——道德批判与宫怨寄托39-40
- 第三节 宋元文学中的曹操形象40-45
- 一、否定性称谓的普遍41-42
- 二、功业不再是评价曹操的砝码42-43
- 三、形象从中心人物到边缘人物的转移43-45
- 第四节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45-50
- 一、作为刘备形象的反面存在46-48
- 二、“雄”与“奸”的完美结合48-50
- 小结50-51
- 第三章 曹操形象文学传播成因理析51-57
- 第一节 正统观念对曹操形象传播的影响51-54
- 第二节 曹操诗文对后世负面传播的抵抗作用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四平;史笔寓褒贬 抑曹尊蜀汉——论《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史传渊源[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曹操形象文学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