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唐五代小说中的“江湖”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7:31
   近年来,宋以后民间文学及民间意识形态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民间意识形态,尤其是那些脱离了行政组织的游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江湖”文化即指游民文化,它兴盛于宋代,但游民群体并不是宋代才出现,这个隐性的空间依附于宗法社会而存在,宋前游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可以称为“江湖观念”,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唐代游民社会中的“江湖”观念。本文的最终研究意义有二,一是将江湖文化的研究时限提前到唐代,二是利用文人叙事研究唐五代的民间意识。完成这两点意义的目标在于明晰唐五代民间叙事的意识形态,及其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差别。借助对唐五代小说中“江湖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游民群体在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这可以补充主流文学所不能反映的另一个社会,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唐代社会。在研究唐五代小说中的“江湖”观念之前,本文先分析了“江湖”概念的形成和演变。“江湖”一词最初指“自然水域”,它也是一个地理合称,即长江与长江东南部水域的合称。在此基础上,它引申出雅、俗两种义项:文人士大夫的江湖和游民的江湖,本文着重分析了俗文化为何借用“江湖”代指自身与主流社会秩序对立面的原因。这既与“江湖”一词“自然水域”的义项有关,也与它“长江下游地区”这个概念关系密切。宗法制度对唐代民间的束缚力已经开始下降,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所以唐中晚期的人口流动成为宋代江湖文化兴盛的前兆。唐代游民社会形成了很多基础性的观念:第一,唐代“江湖”观念表现出对自食其力、力大有胆识甚至恃强凌弱人群的赞赏态度,与道德准绳相比,这是一种以“生存能力”为标准的评价准则,而对武力和暴力的推崇也逐渐成为后代江湖社会的主要特点。第二,生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游民在江湖中的地位和生活质量,而暴力化则可以把一个游民推向江湖的顶峰,唐代游民表现出对他人的残忍和对生命的轻视,嗜杀、嗜血、手刃亲子等行为在这个社会被认可为“正义”。第三,唐代江湖社会有着浓厚的“重人治,轻法治”观念,这与宗法制社会自身的特点有关,具体表现为民间社会有很多自救、“人间判官”、来生报仇、鬼魂报仇等行为,游民还常常寄望官府可以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触犯法律的行为。第四,游民社会建立了以“义”为主的道德评判准绳,但唐人之“义”有从“利人”到“利己”的转变,并且表现出反社会性特点,唐代小说作者对民间之“义”做出伦理化的引导,这对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也比较大。唐代“江湖”观念在宋代既有发展也有新变。首先,它从隐性的民间观念发展为显性的文化现象:比如说民间“说话”艺术中出现了代表游民生活状况和价值观念的“朴刀杆棒”类故事。其次,江湖游民的活动方式有从“特立独行”到“拉帮结派”的变化,水浒和三国故事很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第三,唐代“江湖”社会嗜杀、反上、轻视法律等特征在宋代游民社会中继续深化,表现为人道主义光芒的进一步消亡——更加血腥的暴力形式和被禁锢的情欲。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文凡;iJ妹美;;唐五代佛寺的发展及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兼评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J];中国俗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2 盛会莲;唐五代百姓房舍的分配及相关问题之试析[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3 宫云维;有关宋人笔记中唐五代科举史料的几个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4 鲁茜;唐五代婚恋小说中的两性情爱关系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5 王剑;《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2期

6 冻国栋;;唐五代“练塘”资料中所见的“强家”与“百姓”——隋唐五代江南地方社会个案研究之一[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6年00期

7 冯汉镛;;唐五代来巴蜀的外国人[J];文史杂志;2006年02期

8 赵贞;;唐五代官方星占中的星官占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洪英;;试论唐五代士商关系的变化[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范崇高;李明龙;;《全唐五代小说》校勘商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栩生;;唐五代时人论李白述评[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2 刘尊明;;论唐五代词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关系[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3 彭国忠;;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何念龙;;唐五代李白再塑论纲[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张剑光;;六朝唐五代江南城市市场的形制与变化[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金滢坤;唐五代的童子科[N];光明日报;2001年

2 张晓芙;《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出版[N];光明日报;2002年

3 董乃斌;理尽一言 语无重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虎;唐五代小说语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罗宁;唐五代轶事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宫洪涛;论唐五代北宋的“诗人之词”[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容;唐五代敦煌婚丧礼俗概论[D];兰州大学;2015年

2 郑晓蕾;唐五代僧诗文学批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茜;唐五代税草问题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牟海霞;唐五代敦煌药材资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拓天梅;唐五代养子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诗瑶;唐五代小说中的“江湖”观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陈璐;唐五代民间命运观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佳宁;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亓艳敏;唐五代改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丝;唐五代涉海小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9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19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