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拟唐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20:11
宋诗对唐诗的继承与学习有多种形式,拟唐诗即是其中的一种。拟唐诗,顾名思义即宋代诗人创作的模拟唐代诗歌的作品。具体来看就是选取唐代某一诗体、某一作品作为对象来进行直接的模拟创作。与在理论和观念上对唐诗的效仿相比,拟唐诗作为一种创作实践,更能直观的体现宋人的模拟和创新的倾向和方式方法,因而关注这类诗歌创作能为我们理解宋诗风貌的形成和唐宋诗学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第一章首先追溯研究对象“拟唐诗”的创作源头和基础,并对其概念和范围做出界定,即宋人创作的以《文选》“杂拟”为基本标准,在题目中标明“拟、效、学”等字眼,或者在诗注或诗序中表明其学习的对象和动机的效仿唐诗的诗作。在此基础上,将拟唐诗与宋代学唐体派诗歌创作进行辨析。在明确拟唐诗的标准与内涵之后,第二章就专门对宋代拟唐诗创作的发生与流变进行论析。拟唐诗的发展呈现阶段化的特征。总体来说,北宋对唐诗的模拟更加多样化,并且能够做到对唐音的复归。南宋则在北宋所积累的模拟经验和路数之上,又表现出主题化特征。宋代对唐诗的直接效仿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宋代制度与文化的现实因素推动。唐诗文献的整理为拟唐诗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科举制度也影响宋人模拟唐诗的倾向,同时,宋代兴盛的文人群体集会与诗社的广泛建立也直接促进了拟唐诗的创作。宋人直接选取唐诗经典进行模拟,不仅作为一种诗歌创作练习,同时也能启发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宋调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在作为诗歌练习与展示之外,也是宋人评论和接受唐诗的新载体,对丰富我们研究宋代唐诗学有启迪意义。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
第一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传统与定位
第一节 宋代拟唐诗溯源与界定
一、拟诗创作传统与拟唐诗的提出
二、《文选》“杂拟”类与拟唐诗立类标准
第二节 宋代拟唐诗与“宋初三体”
一、“白体”与“效乐天”
二、“西昆体”与“效李商隐”
三、“晚唐体”与“效贾岛”
第二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的发生与流变论析
第一节 宋初拟唐诗创作
一、徐铉、钱易的拟诗创作
二、宋初朝廷的尚才倾向与钱易拟唐诗创作
第二节 宋祁拟唐诗创作与变革精神的昭显
第三节 欧、梅拟唐诗与宋诗革新
一、欧、梅拟韩愈诗的差异
二、欧梅对孟郊诗语言的继承
三、梅尧臣的模拟盛唐诗
第三节 拟唐诗创作的发展——以苏门诗人群体为中心
一、北宋中期诗人群拟唐诗创作特征
二、苏门诗人群体拟唐诗创作
第四节 南宋拟唐诗的主题创作
一、艳情主题
二、爱国主题
第三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的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 唐诗文献的整理
一、大型文学总集编纂和选诗倾向
二、唐代别集和年谱的编订
第二节 宋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宋初科举诗赋考试的选才标准
二、宋代科举考试题目的拟唐倾向
第三节 文人群体集会和诗社活动
一、文人集会对拟唐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二、宋代诗社的广泛成立
第四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拟唐诗与宋诗风貌的形成
一、影响宋诗题材的扩大
二、促进宋诗风格的多样
第二节 拟唐诗与宋代唐诗学
一、唐诗评论的全新载体
二、唐诗接受的具体途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830200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
第一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传统与定位
第一节 宋代拟唐诗溯源与界定
一、拟诗创作传统与拟唐诗的提出
二、《文选》“杂拟”类与拟唐诗立类标准
第二节 宋代拟唐诗与“宋初三体”
一、“白体”与“效乐天”
二、“西昆体”与“效李商隐”
三、“晚唐体”与“效贾岛”
第二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的发生与流变论析
第一节 宋初拟唐诗创作
一、徐铉、钱易的拟诗创作
二、宋初朝廷的尚才倾向与钱易拟唐诗创作
第二节 宋祁拟唐诗创作与变革精神的昭显
第三节 欧、梅拟唐诗与宋诗革新
一、欧、梅拟韩愈诗的差异
二、欧梅对孟郊诗语言的继承
三、梅尧臣的模拟盛唐诗
第三节 拟唐诗创作的发展——以苏门诗人群体为中心
一、北宋中期诗人群拟唐诗创作特征
二、苏门诗人群体拟唐诗创作
第四节 南宋拟唐诗的主题创作
一、艳情主题
二、爱国主题
第三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的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 唐诗文献的整理
一、大型文学总集编纂和选诗倾向
二、唐代别集和年谱的编订
第二节 宋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宋初科举诗赋考试的选才标准
二、宋代科举考试题目的拟唐倾向
第三节 文人群体集会和诗社活动
一、文人集会对拟唐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二、宋代诗社的广泛成立
第四章 宋代拟唐诗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拟唐诗与宋诗风貌的形成
一、影响宋诗题材的扩大
二、促进宋诗风格的多样
第二节 拟唐诗与宋代唐诗学
一、唐诗评论的全新载体
二、唐诗接受的具体途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礼节;;论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尚永亮;;论方回之崇白及其对白诗的评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钱志熙;齐梁拟乐府诗赋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写作方法之流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张蕾,张秀琴;从拟玉台体诗看玉台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亚新;;江淹拟古诗别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6 范子烨;;“互文性”理论:破解《拟古》九首的密钥——春蚕的故事:曹植的人生低谷与精神高原(二)[J];名作欣赏;2011年31期
7 刘加夫;论陆机文论的创新思想与作品的拟古倾向[J];齐鲁学刊;2000年05期
8 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J];文史哲;2012年01期
9 景蜀慧;陶渊明《拟古》九首新解[J];文学遗产;1994年06期
10 王玫;庄筱玲;;拟古:一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以陶渊明《拟古》九首、鲍照《拟古》八首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熙;江淹的拟诗创作与诗学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0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3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