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发布时间:2017-04-03 11:03

  本文关键词: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具个性和风格的文学家,这尤其突显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在小说中,郁达夫一方面以自叙传的形式大胆的曝露自我,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爱欲的克制与净化。本文认为郁达夫小说中的两种表现与基督教文化中的“忏悔意识”有直接关系,它分别对应着忏悔意识中的“告白”意识与“悔罪”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郁达夫人生经历的探寻以及对郁达夫小说文本的分析,来进一步考察“忏悔意识”与郁达夫小说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郁达夫的文学成就并总结了目前对于郁达夫小说忏悔意识的研究状态。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忏悔”一词的起源和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以及在“五四”时期它对于当时知识分子大范围的影响。第二章探讨了郁达夫接受“忏悔意识”的个人因素,并认为郁达夫性格当中的软弱内向,以及卢梭《忏悔录》和日本的“私小说”从三个方面影响了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第三章从“灵与肉冲突中的忏悔”、“无力救助的忏悔”和“作为零余者的忏悔”三个部分进一步分析了郁达夫小说中忏悔意识的三种表现。第四章从历时性的角度,以忏悔倾听者的不同划分了郁达夫小说忏悔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各自的特征,并在最后一个部分提出了“忏悔意识”对于郁达夫小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郁达夫 忏悔 爱欲 告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1
  • 第一章 郁达夫忏悔意识生成的历史语境11-16
  • 第一节 西方语境下的忏悔11-13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反省意识13-14
  • 第三节“五四”时期两种忏悔文化的碰撞14-16
  • 第二章 郁达夫忏悔意识的形成的个体原因16-22
  • 第一节 郁达夫性格中的柔弱与坚强16-18
  • 第二节 卢梭《忏悔录》对郁达夫的影响18-19
  • 第三节 日本“私小说”的忏悔意识对郁达夫的影响19-22
  • 第三章 郁达夫小说中忏悔意识的三种表现形式22-31
  • 第一节 灵肉冲突中的忏悔22-26
  • 第二节 无力施爱的忏悔26-28
  • 第三节 社会“零余者”的忏悔28-31
  • 第四章 郁达夫忏悔意识嬗变的三个阶段31-38
  • 第一节 创作初期——面向自我的忏悔31-33
  • 第二节 《迷羊》时期——面向不在场者的忏悔33-35
  • 第三节 《迟桂花》时期——面向纯洁女性的忏悔35-38
  • 结语 郁达夫小说中忏悔意识的意义38-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晶明;从幻灭走向“求实”——从《白银谷》看成一小说的跃变[J];小说评论;2002年02期

2 王鸣剑;;《暗算》:从小说到电视剧[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3 章敏;;剧本体小说:小说与剧本结合的优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4 赵朕;洪林小说印象[J];当代文坛;1997年03期

5 温宗军;论张欣小说的节奏艺术[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一个没有小说的世界[J];文苑;2010年12期

7 江野;;小说情节[J];诗潮;2011年09期

8 韩松刚;;“显”与“隐”的张力——评桂晓波的小说[J];青春;2012年07期

9 王猛;六朝志怪的小说性新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范志忠;叙述范式的转型——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审美描述[J];文艺评论;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波;唐岫敏;;自由和爱心——福斯特意大利小说对“国际主题”的发展[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郭长海;金菊贞;;南社小说概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邵维加;;论微型小说的外置情节[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杨金国;;唐代写梦小说叙事时间的个性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6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张立国;;茅盾小说的时事性[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金鑫;;茅盾小说的传播与接受[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汤哲声;;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小石;小说向新闻借力[N];文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坤宁;商战小说掀畅销新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江筱湖;出版社纷纷拓进类型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刘英武;创造是小说之魂[N];文艺报;2010年

5 郝秀文 晋中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多媒体如何服务小说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微博体”能否成小说“桃花源”[N];文汇报;2011年

7 葛红兵;关于当下小说创作类型化问题的一些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陈定家;学者小说的历史情怀[N];文艺报;2013年

9 阎晶明;董立勃:让荒漠成为小说情境[N];文艺报;2013年

10 叶向东;《家具商人》:商战小说的突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苏晓芳;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斌;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D];兰州大学;2007年

4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建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汪颉珉;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雨果小说建筑描写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倪坦;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当代”性[D];河北大学;2015年

3 朴丽娜;唐代豪侠小说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欣然;论滕肖澜的小说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夏亚婷;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6 王敏;消费文化语境下的90年代婚恋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姜腾波;唐五代小说中的剑侠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付凯;丹·布朗小说的家园主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陈婷;论张梅小说的理想主义[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杜可珑;田耳小说创作论[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4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