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石天河诗歌意象论

发布时间:2020-10-16 12:06
   石天河先生是一位人格高尚的诗人,他的诗歌无论是现代诗还是旧体诗,都写得纯熟精工,思想与艺术价值都很高。他的《徜徉》和《读曲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少年石匠》更是浪漫瑰丽。但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诗歌却很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或许是他的人格美名远超过了他的诗歌魅力,抑或是那个被压抑的时代、那场不太被人提起的“诗案”遮蔽了这些诗歌的璀璨光芒。石天河评论诗歌、创作诗歌素来注重意象。意象为中西方诗人所共同强调,是诗歌极为重要的表达手段。任何意象都离不开诗人生活的社会,离不开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理想追求,通过对诗人所选用的意象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石天河先生在他的诗歌意象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蕴含着他崎岖坎坷的生命历程和独特的精神品格,启发着我们对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与规律的思索。本文通过石天河先生的诗歌及回忆材料和其他资料,全面把握他的人生经历,做到知人论世的同时,通过细读文本,深入细致地分析诗歌意象的独特之处,挖掘这些意象深层所隐藏的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本论文分五个部分,引言部分将简单介绍石天河与他的诗歌创作,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当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本文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第一章分别以动荡时代与理想追求、坎坷人生与人格追求、诗学传承与社会批判探讨石天河诗歌意象的形成背景及价值构成;第二章分别从石天河诗歌的石、月、风等自然意象,坟墓、监牢人文意象和人物故事意象分析石天河诗歌常用的意象及审美意蕴;第三章从朴实平白的自然美、浑然天成的意境美、灵活多变的组合美三个部分对石天河诗歌作审美分析;结语部分论及石天河诗歌象征性意象的思辨色彩及其诗歌意象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7.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石天河诗歌意象的渊源及价值构成
    2.1 第一节动荡时代与理想追求
        2.1.1 知识分子罹难打造“鹅卵石”
        2.1.2 松绑后的“绳痕”与“爱的追思”
    2.2 第二节坎坷人生与人格追求
        2.2.1 诗祸磨砺“少年石匠”
        2.2.2 孤高耿介的“孤鹤”
    2.3 第三节社会忧思与批判
        2.3.1 人道主义“请你签名”
        2.3.2 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徜徉”
第3章 石天河诗歌的意象世界及文化意蕴
    3.1 第一节自然意象之泣
        3.1.1 石意象:诗人精神与人格追求的写照
        3.1.2 风意象:渺茫希望与悲惨命运的表征
        3.1.3 月意象:逝去青春与理想的寄托
    3.2 第二节人文意象之歌
        3.2.1 坟墓意象:冤魂和恐怖的哀歌
        3.2.2 监牢、绳意象:禁锢的悲慨
        3.2.3 美人意象:美好和真理的人格化
        3.2.4 鬼神意象:狰狞现实的投影
第4章 石天河诗歌意象的审美表现
    4.1 第一节朴实纯真的意象自然美
        4.1.1“隐于不隐,不隐而隐”
        4.1.2 淳朴浓郁的生活气息
        4.1.3 朴素清冷的自然色调
    4.2 第二节灵活多变的意象组合的美
        4.2.1 晕染式组合的圆融层次感
        4.2.2 写意式组合的灵动跳跃感
        4.2.3 工笔式组合的冲击震撼感
    4.3 第三节浑然天成的意象意境美
        4.3.1 情景交融之画面美
        4.3.2 虚实相生之想象美
        4.3.3 动静结合之流转美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3 李志红;高霞;;“人鬼情未了”在中国[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4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桂闯;;论《天狗》的现代性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薛雯;梁实秋反对克罗齐?——梁实秋与克罗齐文艺观的异与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田华;;胡风关于作家与生活“对话”的理论意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燕;;论九十年代文学的边缘化与多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明;论道家观物方式下的美感经验生成及其传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思宁;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听象表现[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钟卉;浅析丘特切夫咏夜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闫钰卓;《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全编》中的花卉意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王玉;《红楼梦》引唐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周晓琴;以“自然”为审美意象的传统筝曲及其审美追求[D];武汉音乐学院;2014年

7 周宇巍;厉鹗词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8 纪旭;魏晋南北朝上巳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张琼文;中晚唐边塞诗意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叶西杰;藏族自由诗解读[D];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3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43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8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