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佩甫小说的创作模式
发布时间:2020-11-02 22:04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扎根中原大地,紧紧关注城市乡村在时代变革中的发展变化,并透过他的创作向人们传达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们精神困境的忧虑。他的一系列作品受到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赞誉,曾先后获得全国庄重文文学奖、飞天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优秀长篇奖等多项大奖。特别是2015年凭借《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其创作生涯步入巅峰时期。随着李佩甫创作风格的日趋成熟,他也形成了稳定的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帮助他构建了自己的文学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限定。论文通过对李佩甫小说创作模式的梳理,将他的创作活动划分为四个时期,归纳出李佩甫的四条经典创作思路,并由此引出他的创作模式的具体表现。接着从题材模式、主题模式、人物模式、叙事模式四个方面,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逐一分析。进而再深入阐释李佩甫创作模式形成的原因,以达成对李佩甫创作模式的完整研究框架。最后针对李佩甫的创作模式和他面临的新的时代环境,提出了一些创作上的建议。这些对于作家创作模式的整体梳理与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李佩甫小说的形成机制和价值所在,并对当下乡土作家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学位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李佩甫的创作道路
1.1 起步摸索期
1.2 开掘提升期
1.3 徘徊拓新期
1.4 成熟思考期
第二章 李佩甫创作的模式表现
2.1 题材模式
2.2 主题模式
2.2.1 城乡二元模式
2.2.2 权力崇拜模式
2.3 人物模式
2.3.1 根深老树:乡村智者人物模式
2.3.2 逆势野草:背离土地的男性人物模式
2.3.3 锦簇繁花:女性形象人物模式
2.4 叙事模式
2.4.1 第一人称叙事
2.4.2 单线型结构模式
2.4.3 双线型结构模式
2.4.4 故事体结构模式
第三章 李佩甫创作模式化现象的原因
3.1 身份归属的认同与困惑
3.1.1 对平原乡村的归属认同
3.1.2 双重身份下的归属困惑
3.2 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3.2.1 感性写作
3.2.2 理性熔铸
3.3 感知距离的影响与限定
3.3.1 乡村的局外观察者
3.3.2 城市的外来感受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7632
【学位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李佩甫的创作道路
1.1 起步摸索期
1.2 开掘提升期
1.3 徘徊拓新期
1.4 成熟思考期
第二章 李佩甫创作的模式表现
2.1 题材模式
2.2 主题模式
2.2.1 城乡二元模式
2.2.2 权力崇拜模式
2.3 人物模式
2.3.1 根深老树:乡村智者人物模式
2.3.2 逆势野草:背离土地的男性人物模式
2.3.3 锦簇繁花:女性形象人物模式
2.4 叙事模式
2.4.1 第一人称叙事
2.4.2 单线型结构模式
2.4.3 双线型结构模式
2.4.4 故事体结构模式
第三章 李佩甫创作模式化现象的原因
3.1 身份归属的认同与困惑
3.1.1 对平原乡村的归属认同
3.1.2 双重身份下的归属困惑
3.2 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3.2.1 感性写作
3.2.2 理性熔铸
3.3 感知距离的影响与限定
3.3.1 乡村的局外观察者
3.3.2 城市的外来感受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懿;;俄国文学叙述样式:故事体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6年04期
2 李佩甫;;我的“植物说”[J];扬子江评论;2013年04期
3 王学谦;;田园与反田园叙事的混合——论李佩甫《红蚂蚱 绿蚂蚱》及现代田园小说审美传统[J];文艺争鸣;2013年06期
4 何弘;;坚忍的探索者和深刻的思想者[J];小说评论;2013年02期
5 马治军;鲁枢元;;超越城乡对立的精神生态演绎——从《红蚂蚱绿蚂蚱》到《生命册》[J];南方文坛;2013年02期
6 李立;;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学观念的现代性构建——以当代陕西文学创作与研究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李佩甫;舒晋瑜;;看清楚脚下的土地[J];上海文学;2012年10期
8 程德培;;李佩甫的“两地书”——评《生命册》及其他六部长篇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5期
9 黄轶;;批判下的抟塑——李佩甫“平原三部曲”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5期
10 陈英群;;乡村社会权力的流变——李佩甫乡土小说的社会意义[J];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红丽;论李佩甫的乡村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颖;李佩甫小说论[D];郑州大学;2011年
3 张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问题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7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6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