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文备众体”
发布时间:2020-12-11 19:44
中国古典小说自唐传奇始,就带有“文备众体”的特征,并随着文体的发展和小说艺术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显豁,最后至《红楼梦》达到成熟。除显性插入外,《红楼梦》的结构、意蕴、对话、人物等,都可见其它文体要素的贡献。《红楼梦》摆脱了前代小说“文杂众体”的表面化,将其它的文体要素转化为小说的叙述能力,创造性地发展了“文备众体”的传统,既是长篇小说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完美总结。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红楼梦》才是真正的“文备众体”。本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从文体入手,综合中西方文论对于文体的探讨确定其内涵,并在关联文化环境的基础上,理解“文备众体”所蕴含的文化心理。第二章,将《红楼梦》放回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中,分析其对史传文学、诗骚传统、传统戏剧的借鉴,以及叙述者声音之“文备众体”的特征。《红楼梦》客观的叙述态度、广阔的社会图景、用史家眼光发现和判断人物,都透露出史传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笔的叙事作用、诗歌情感的借用、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体现着它对“诗骚”传统的继承。戏曲的叙事作用、对话的性格化、戏剧性人物的刻画,也表现了作品对于传统戏剧的借鉴。叙述者避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文备众体”及其文化心理内涵
第一节 文体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文备众体”及其文化心理内涵
第二章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表现
第一节 继承史传文学
一、客观的叙述态度
二、广阔的社会图景
三、用史家眼光评价人物
第二节 发扬“诗骚”传统
一、诗笔的叙事作用
二、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抒情诗人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借鉴传统戏剧
一、戏曲的叙事作用
二、对话的性格化
三、戏剧性人物的刻画
第四节 复调的叙述模式
一、对儒释道思想的反叛
二、感伤情调的流露
三、情教思想家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成因和意义
第一节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成因
一、小说文体的发展
二、读者期待视野的鼓舞
三、作家的独创性
第二节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黛玉的诗性[J]. 史小寒. 品位经典. 2019(05)
[2]论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的“文备众体”[J]. 刘霞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3)
[3]关于《中国散文通史》的几点感想——2013年5月15日在北师大的发言[J]. 谭家健. 励耘学刊(文学卷). 2013(02)
[4]浅谈中国古代文体价值谱系[J]. 吴承学,何诗海. 古典文学知识. 2013(06)
[5]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研究——以赵彦卫的“文备众体”说及其指涉的相关议题为主[J]. 康韵梅. 文学与文化. 2011(01)
[6]《红楼梦》众文体的作用[J]. 孙爱玲. 红楼梦学刊. 2010(03)
[7]“悼红”是红楼梦的总主题[J]. 白盾.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4)
[8]一树花杂绿叶稠——《红楼梦》的喜剧特色与喜剧精神[J]. 贺信民. 红楼梦学刊. 2006(02)
[9]《红楼梦》意境论[J]. 辛晓玲,赵建新. 社科纵横. 2002(01)
[10]《红楼梦》的意蕴[J].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博士论文
[1]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D]. 车瑞.山东大学 2010
[2]稗史文心[D]. 张永葳.浙江大学 2008
[3]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 刘晓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红楼梦》人文之思辨[D]. 孙爱玲.苏州大学 2006
[5]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 蔚然.复旦大学 2004
[6]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与叙事[D]. 高小康.南京师范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红楼梦》场景与唐诗渊源论析[D]. 李能知.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古代小说“文备众体”现象研究[D]. 谭海娟.扬州大学 2017
[3]《红楼梦》引唐诗研究[D]. 王玉.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红楼梦》的诗性叙述[D]. 方伟.青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1114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文备众体”及其文化心理内涵
第一节 文体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文备众体”及其文化心理内涵
第二章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表现
第一节 继承史传文学
一、客观的叙述态度
二、广阔的社会图景
三、用史家眼光评价人物
第二节 发扬“诗骚”传统
一、诗笔的叙事作用
二、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抒情诗人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借鉴传统戏剧
一、戏曲的叙事作用
二、对话的性格化
三、戏剧性人物的刻画
第四节 复调的叙述模式
一、对儒释道思想的反叛
二、感伤情调的流露
三、情教思想家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成因和意义
第一节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成因
一、小说文体的发展
二、读者期待视野的鼓舞
三、作家的独创性
第二节 《红楼梦》“文备众体”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黛玉的诗性[J]. 史小寒. 品位经典. 2019(05)
[2]论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的“文备众体”[J]. 刘霞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3)
[3]关于《中国散文通史》的几点感想——2013年5月15日在北师大的发言[J]. 谭家健. 励耘学刊(文学卷). 2013(02)
[4]浅谈中国古代文体价值谱系[J]. 吴承学,何诗海. 古典文学知识. 2013(06)
[5]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研究——以赵彦卫的“文备众体”说及其指涉的相关议题为主[J]. 康韵梅. 文学与文化. 2011(01)
[6]《红楼梦》众文体的作用[J]. 孙爱玲. 红楼梦学刊. 2010(03)
[7]“悼红”是红楼梦的总主题[J]. 白盾.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4)
[8]一树花杂绿叶稠——《红楼梦》的喜剧特色与喜剧精神[J]. 贺信民. 红楼梦学刊. 2006(02)
[9]《红楼梦》意境论[J]. 辛晓玲,赵建新. 社科纵横. 2002(01)
[10]《红楼梦》的意蕴[J].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博士论文
[1]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D]. 车瑞.山东大学 2010
[2]稗史文心[D]. 张永葳.浙江大学 2008
[3]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 刘晓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红楼梦》人文之思辨[D]. 孙爱玲.苏州大学 2006
[5]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 蔚然.复旦大学 2004
[6]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与叙事[D]. 高小康.南京师范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红楼梦》场景与唐诗渊源论析[D]. 李能知.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古代小说“文备众体”现象研究[D]. 谭海娟.扬州大学 2017
[3]《红楼梦》引唐诗研究[D]. 王玉.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红楼梦》的诗性叙述[D]. 方伟.青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1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1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