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关于《三国演义》争鸣问题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0-12-14 03:01
  回顾《三国演义》研究史,关于其主题的论争、阶级性与人民性问题、替曹操翻案,以及人物形象类型化的讨论,等等,曾一度引起较为热烈的争鸣。今天重新审视这些争鸣问题,反思其观点、理论与方法存在的得与失,对于今人在新的起点上拓展《三国演义》研究,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09期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主题研究的论辩
二、关于阶级性与人民性的评价
三、关于“替曹操翻案”的争鸣
四、关于人物形象类型化的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国学、世代累作及其他——读《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有感[J]. 黄霖.  学术研究. 2009(05)
[2]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起点——对小说史研究一个问题的回顾和回答[J]. 刘上生.  明清小说研究. 1997(04)
[3]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创作原则和人物描写[J]. 张锦池.  明清小说研究. 1993(01)
[4]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J]. 黄钧.  文学遗产. 1991(01)
[5]论《三国演义》在典型塑造上的开拓与局限[J]. 艾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3)
[6]《三国》人物是类型化典型的光辉范本[J]. 傅继馥.  社会科学战线. 1983(04)
[7]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曹操[J]. 陈铁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6)
[8]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兼谈如何看待毛氏修订《三国演义》[J]. 李庆西.  文学评论. 1982(04)
[9]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J]. 刘敬圻.  文学评论. 1980(02)



本文编号:2915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15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