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小说的“越轨”表现
发布时间:2020-12-23 17:20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色鲜明的作家,以其朴素而真实的思想,自然清新的文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意味的文学景观。萧红的“有意味”既体现于其阅人观物的独异,也表现在其文学表达的别致。种种“越轨”的背后是她那颗善良敏感之心对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悲悯。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谈到:“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1)鲁迅的评价肯定了萧红小说独特的艺术个性,而形成其艺术个性的核心在于“越轨”。综观萧红的小说创作,“越轨”的不仅是其“笔致”,也包括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本文抓住萧红小说“越轨”的特点,对萧红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独特性进行细致分析。首先,探讨萧红小说创作“越轨”的成因。萧红先天的“茬子”性格加之后天坎坷的成长经历,让她一颗敏感、倔强之心备受冷落、挫折,对爱和温暖的追求成为其一生的目标。她的文学创作是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由展现,作品没有任何条框的约束,也并不在意是否符合传统的文学规范。平凡俗常的生活经过萧红的审美选择与思考发现,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其次,分析了萧红小...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任性坎坷的成长经历
第一节 天生的“茬子”
第二节 “我家是荒凉的”
第三节 对“爱”和“温暖”的永恒追求
第二章 萧红小说思想内容的“越轨”表现
第一节 对弱小者的理解与接受
一、“我的人物比我高”
二、“对着人类的愚昧”
第二节 故乡的写实与诗意呈现
一、“萧红式”的故乡写实
二、“萧红式”的诗意故乡
第三节 女性意识及其超越性
一、萧红的女性生育书写
二、不止于“反抗男权”
第三章 萧红小说艺术特色的“越轨”表现
第一节 文体:自由的“萧红体”
一、淡化情节的小说
二、无中心人物的小说
第二节 结构:散点透视的结构
一、时空的碎片化
二、情节的断裂
第三节 语言:稚拙空灵的语言
一、稚拙:儿童式的话语
二、空灵:温情絮语与悲情哀哭的变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兰河传》:遥望故乡的生命绝唱[J]. 宋剑华. 中国文学研究. 2018(02)
[2]论萧红创作中的鲁迅因素[J]. 梁建先.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2)
[3]“我的人物比我高”——由萧红与鲁迅对待小说人物的异同谈起[J]. 张瑞英. 鲁迅研究月刊. 2015(09)
[4]萧红对左翼文学的融入与疏离[J]. 秦林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9)
[5]寻找真正的萧红:创伤·幻想·诗性智慧[J]. 贾振勇. 东岳论丛. 2013(04)
[6]萧红散文的“越轨”叙事[J]. 刘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7]“越轨的笔致”——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分析[J]. 张广录. 语文学习. 2012(06)
[8]萧红小说艺术三题[J]. 张瑞英. 东岳论丛. 2011(11)
[9]关于萧红的评价问题[J]. 王彬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8)
[10]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对萧红的再审视[J]. 季红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东北现代文学与民俗文化[D]. 周青民.吉林大学 2015
[2]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D]. 张瑞英.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 李向辉.兰州大学 2007
[4]农村·乡土·家园·荒野[D]. 叶君.华中师范大学 2004
[5]“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D]. 黄晓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论萧红“越轨笔致”下的《马伯乐》[D]. 唐丹丹.西南大学 2014
[2]萧红创作意识研究[D]. 刘晓晨.天津师范大学 2013
[3]萧红的书写意识[D]. 陈玉雯.复旦大学 2012
[4]萧红及其作品的生命追寻[D]. 柴琳.吉林大学 2010
[5]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 齐秀娟.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我是梦中传彩笔”[D]. 焦雅辉.华南师范大学 2005
[7]萧红创作的心理学透视[D]. 马丽敏.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4062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任性坎坷的成长经历
第一节 天生的“茬子”
第二节 “我家是荒凉的”
第三节 对“爱”和“温暖”的永恒追求
第二章 萧红小说思想内容的“越轨”表现
第一节 对弱小者的理解与接受
一、“我的人物比我高”
二、“对着人类的愚昧”
第二节 故乡的写实与诗意呈现
一、“萧红式”的故乡写实
二、“萧红式”的诗意故乡
第三节 女性意识及其超越性
一、萧红的女性生育书写
二、不止于“反抗男权”
第三章 萧红小说艺术特色的“越轨”表现
第一节 文体:自由的“萧红体”
一、淡化情节的小说
二、无中心人物的小说
第二节 结构:散点透视的结构
一、时空的碎片化
二、情节的断裂
第三节 语言:稚拙空灵的语言
一、稚拙:儿童式的话语
二、空灵:温情絮语与悲情哀哭的变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兰河传》:遥望故乡的生命绝唱[J]. 宋剑华. 中国文学研究. 2018(02)
[2]论萧红创作中的鲁迅因素[J]. 梁建先.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2)
[3]“我的人物比我高”——由萧红与鲁迅对待小说人物的异同谈起[J]. 张瑞英. 鲁迅研究月刊. 2015(09)
[4]萧红对左翼文学的融入与疏离[J]. 秦林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9)
[5]寻找真正的萧红:创伤·幻想·诗性智慧[J]. 贾振勇. 东岳论丛. 2013(04)
[6]萧红散文的“越轨”叙事[J]. 刘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7]“越轨的笔致”——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分析[J]. 张广录. 语文学习. 2012(06)
[8]萧红小说艺术三题[J]. 张瑞英. 东岳论丛. 2011(11)
[9]关于萧红的评价问题[J]. 王彬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8)
[10]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对萧红的再审视[J]. 季红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东北现代文学与民俗文化[D]. 周青民.吉林大学 2015
[2]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D]. 张瑞英.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 李向辉.兰州大学 2007
[4]农村·乡土·家园·荒野[D]. 叶君.华中师范大学 2004
[5]“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D]. 黄晓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论萧红“越轨笔致”下的《马伯乐》[D]. 唐丹丹.西南大学 2014
[2]萧红创作意识研究[D]. 刘晓晨.天津师范大学 2013
[3]萧红的书写意识[D]. 陈玉雯.复旦大学 2012
[4]萧红及其作品的生命追寻[D]. 柴琳.吉林大学 2010
[5]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 齐秀娟.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我是梦中传彩笔”[D]. 焦雅辉.华南师范大学 2005
[7]萧红创作的心理学透视[D]. 马丽敏.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4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3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