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大革命时代的青年苦闷——以陈铨《革命的前一幕》为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21-01-24 17: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革命文学"发酵盛行的时代,在众多描写"五四"青年成功转型为"革命者"的文本中,陈铨创作于1927年的《革命的前一幕》却提供了青年学生在"个人恋爱"与"报效祖国"的抉择上,选择"恋爱""结婚"的案例。小说主人公陈凌华和徐梦频在追问人生意义中,滑向"一切皆虚幻"的结论,体验着烦闷、悲哀等情绪。本文认为,《革命的前一幕》不仅还原了大革命时代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选择上的苦闷,也揭示出"个人主义"转向"民族主义"的罅隙——青年人"智识薄弱",在"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很难形成"固定的人生观""坚定的信心",这正是"五四"时期"人的觉醒"的后遗症在青年人身上的延续。 

【文章来源】:名作欣赏. 2020,(31)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维特热”[J]. 王祖远.  书屋. 2019(11)
[2]烽火岁月 家国忧思——陈铨抗战家书(1938—1939)[J]. 孔刘辉.  新文学史料. 2017(03)
[3]五四文学精神资源新论[J]. 宋剑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本文编号:2997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97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