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带泥土气息的赞歌——穆旦《赞美》读解

发布时间:2021-02-08 23:15
  <正>穆旦最为人关注的诗歌有两类:一类是以《诗八首》等为代表的,体现着中国现代诗艺的前沿探索,诗风晦涩难懂,诗艺甚至主题都表现出王佐良所说的"去中国化"倾向;此类作品尽管为专业读者所推崇,普通读者却敬而远之。另一类是以《赞美》为代表,其灵感和诗情与中国大地、时代生活息息相关,诗风较为平易畅达,深受大众读者的青睐。《赞美》写于1941年12月,发表于西南联合大学的文学刊物《文聚》1942年2月第1卷第1号。全诗共有四节,先看第一节。前三行写了作为民族国家象征的土地和村庄,摄取几个鸟瞰式的镜头,跳跃性很强,显示出空间的广阔和荒凉。接下来是三个排比句,通过亘古就有的风、流水和森林表现了时间的长远和历史的悠久。这风是"呼啸着干燥的",这水是唱着"单调的"歌声的——而且是"在低压的暗云下",这森林是"忧郁的",这些形容词共同酿制出一种悲凉的气氛。1937年7月, 

【文章来源】:名作欣赏. 2020,(25)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穆旦与“去中国化”[J]. 王家新.  诗探索. 2006(03)



本文编号:3024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24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4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