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世纪小说中的诗人形象研究 ——以《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31 12:28
  诗人,继承着中国文学的精神血脉,从古至今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称谓。19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诗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发向边缘处滑落。新世纪小说家延续着转型期的文学思考融入新的时代语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诗人形象。基于此,笔者以《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四种中国大陆较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中心,选取了2000年至2018年间发表于上述期刊及其副刊上,以诗人为主要书写对象的小说,将“诗人形象”作为一类独特的文学形象进行研究,以探究社会转型期诗人作为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所经历的精神挣扎、感知的审美裂变及其独特的意义。绪论部分在第一章,主要厘清新世纪小说中诗人形象的独特性及其当前研究现状两方面的问题,并对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正文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四章。第二章,根据诗人以诗歌介入现实的姿态,将新世纪小说中的诗人形象划分为缺席者、误读者、迷失者、救赎者四种类型,剖析了新世纪语境下诗人形象的精神困境。第三章,从精神疾患与暴力行为两组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群入手,分别从诗性视角与意义指向两方面,探究了小说中以审美的方式呈现诗人形象精神图景的基...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提出
        1.1.1 “诗人”概念的厘定与诗人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流变
        1.1.2 诗人形象区别于其他文学形象的特殊性
    1.2 诗人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将诗人形象置于知识分子形象中进行考察
        1.2.2 将诗人形象置于作家、艺术家等形象分类中进行考察
        1.2.3 直接将诗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新世纪小说中诗人形象的类型
    2.1 世俗生活在场的缺席者
    2.2 诗意乌托邦的误读者
    2.3 卷入消费浪潮的迷失者
    2.4 退守边缘的救赎者
第3章 新世纪小说中诗人形象的呈现方式
    3.1 精神疾患的诗性视角
        3.1.1 分裂体验下的剖视与预言
        3.1.2 抑郁感受中的延宕与断裂
    3.2 暴力行为的意义指向
        3.2.1 以“暴”明志:终极意义的追寻
        3.2.2 以“暴”制暴:诗意情怀的祛魅
第4章 新世纪小说中诗人形象的意义
    4.1 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精神标本
        4.1.1 悲剧意蕴:世纪末情绪的留存
        4.1.2 理想主义:1980年代影响的焦虑
    4.2 文学意义:抒情传统现代困境的表征符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本文所涉小说目录
附录 B 本文所涉诗人形象一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词的乌托邦:在文字搭起的世界中徜徉——钟求是论[J]. 徐勇.  小说评论. 2019(02)
[2]抒情传统与新时期小说叙事[J]. 韩松刚.  文艺争鸣. 2019(02)
[3]在溃散中重建生活的可能——读《刘晓东》和《丙申故事集》[J]. 张涛.  新文学评论. 2018(04)
[4]两个20年与两个时代:关于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关系的考察[J]. 徐勇.  文艺评论. 2018(04)
[5]审美救赎何以可能[J]. 潘知常.  文艺争鸣. 2018(07)
[6]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弋舟的底牌及所有的故事[J]. 程德培.  扬子江评论. 2017(05)
[7]旧梦重圆:青年的突围或狡黠——从《茧》看张悦然的创作[J]. 李振.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2)
[8]吴玄:我对崩溃以后的“自我”比较有兴趣——与作家吴玄座谈(上)[J]. 吴玄,邓如冰,胡少卿,蒋春红,陆楠楠,康太一.  名作欣赏. 2016(13)
[9]知识分子的困境与书写尴尬[J]. 李振.  南方文坛. 2016(01)
[10]“那些只在夜晚发光的事物,此刻还在缓慢的黑暗中”——诗人彭敏的小说起点,兼谈80后小说中的“城乡结合部”问题[J]. 方岩.  创作与评论. 2015(19)

博士论文
[1]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理论研究[D]. 延永刚.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艺术家形象研究(1978-2012)[D]. 张细珍.首都师范大学 2013
[3]当代文学中的反乌托邦寓言研究[D]. 龙慧萍.首都师范大学 2012
[4]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 鲁美妍.辽宁师范大学 2011
[5]历史“祛魅”与文化反思[D]. 李艳丰.暨南大学 2010
[6]生活世界的喧嚣[D]. 翟文铖.山东师范大学 2007
[7]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 刘永春.山东大学 2005
[8]镜中之舞[D]. 郑崇选.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研究[D]. 王杨.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论新世纪小说中的高校知识分子形象书写[D]. 张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新生代作家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 徐群.西南大学 2014
[4]新时期小说“零余者”形象研究[D]. 刘菲.山东师范大学 2013
[5]论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作家形象研究[D]. 刘国亚.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佛教的出世思想及其社会影响[D]. 王欣.山西大学 2012
[7]90年代新诗“边缘化”现象解读[D]. 李胜勇.西南大学 2012
[8]新时期以来作家笔下的“作家形象”研究[D]. 高洁.辽宁大学 2011
[9]精神的解构:论9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 薛方闻.黑龙江大学 2008
[10]精神的困顿与变异[D]. 王丽.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11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11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