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与“迷思”、“先锋”与“流行”的交织与共振——二十世纪之交的白蛇传说重述与白蛇表演新变
发布时间:2021-04-01 06:45
"白蛇传说"这一深植于中国古老土壤的民间故事,在二十世纪之交中西方的跨文化之旅及多媒介表演中再度幻化出了新的色彩和面相。在美国传教士吴板桥和美国外交官克劳德的传说重述中,无论是"迷思"还是"真知"的认定,都展示出白蛇传说在当时外交活动与教会话语中的中心地位,并为白蛇传说的跨文化阐释提供了鲜活的早期范例。与之相呼应,同一时期中文世界的白蛇传说,也通过印刷文字和舞台表演的新变,活跃在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中心,在先锋与流行的交织与共振中,带动着技术、经济、政治的变迁并有力地塑造并折射出了大众想象与新媒体发展。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陈遇乾:《绣像义妖全传》
克劳德:《杭州:天堂之城》,
将这十六幅插图与克劳德的文本并置并加以仔细甄别,可为克劳德、吴板桥译本和弹词版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提供佐证。这两个英译本虽然相隔十年,但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绣像义妖全传》有相似性。吴板桥本比克劳德本在结构形式上更自由,而克劳德在呼应吴板桥的译本时又有微妙的变化。如前所述,吴板桥在讲述伊始就聚焦于男主人公汉文,而弹词版和克劳德本则强调“仙踪”(图1),突出了白蛇性格中非人的特征。这两个英文本在整个讲故事过程中一次次地汇聚交叉。如吴板桥一样,克劳德不断将白蛇人格化,赋予了白蛇心理深度与爱的能力。例如,克劳德把白蛇盗库银解释为女人陷入“疯狂之爱”的行为,她只是“立即”想嫁给她的所爱。同样在这个文本中,当白蛇发现汉文因为她偷的银子而被流放时(图2),她“充满了痛苦的悔恨和深深的歉疚。”(38)图2 陈遇乾:《绣像义妖全传》
本文编号:3112870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陈遇乾:《绣像义妖全传》
克劳德:《杭州:天堂之城》,
将这十六幅插图与克劳德的文本并置并加以仔细甄别,可为克劳德、吴板桥译本和弹词版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提供佐证。这两个英译本虽然相隔十年,但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绣像义妖全传》有相似性。吴板桥本比克劳德本在结构形式上更自由,而克劳德在呼应吴板桥的译本时又有微妙的变化。如前所述,吴板桥在讲述伊始就聚焦于男主人公汉文,而弹词版和克劳德本则强调“仙踪”(图1),突出了白蛇性格中非人的特征。这两个英文本在整个讲故事过程中一次次地汇聚交叉。如吴板桥一样,克劳德不断将白蛇人格化,赋予了白蛇心理深度与爱的能力。例如,克劳德把白蛇盗库银解释为女人陷入“疯狂之爱”的行为,她只是“立即”想嫁给她的所爱。同样在这个文本中,当白蛇发现汉文因为她偷的银子而被流放时(图2),她“充满了痛苦的悔恨和深深的歉疚。”(38)图2 陈遇乾:《绣像义妖全传》
本文编号:3112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1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