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魏晋南北朝小说报应观念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18 21:20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小说报应观念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报应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融合的过程,儒释道三者的合一造就了报应观念在本时期的繁荣兴盛,进而在文学界刮起创作“释氏辅教之书”的热潮。本文拟以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报应故事为文本,在梳理本时期报应观念的思想文化归属以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述报应观念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探讨报应观念在小说创作中的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我国报应观念思想文化归属。概述魏晋前中国各类报应观念,主要是儒家报应观、道教报应观和佛教报应观三个支流,分析其发展变化,矛盾与共性,最终佛教的中国化促成了中国杂糅的报应观念的形成。第二章:分析本时期报应观念的表现形式以及报应观念如何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报应观念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分析在小说文本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对不同报应类型进行归类;认为报应观念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制定了一种隐形的社会道德规范。第三章:分析报应观念进入文学作品后所富含的思想文化价值。报应观念呈现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成为佛教宣扬教义的手段,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儒家伦理的强调,还从侧面向读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报应观念的功能性可见一斑。第四章:探讨报应观念的因果模式介入文学作品的创作所起到的作用。它对于小说创作中文体的清晰化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叙事机制上影响不小。其次表现在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上,有了对因果逻辑的强调,以及对伦理教化功能的更多要求。这些特点也一直延续到后期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
【关键词】:报应观念 类型 思想内涵 小说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报应观的思想文化归属15-26
  • 第一节 中土传统报应观15-20
  • 第二节 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观的形成20-22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报应观念的分歧与融合22-26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报应类型分析26-45
  • 第一节 施报主力26-31
  • 第二节 受报时间及受报者31-36
  • 第三节 业因与业报36-41
  • 第四节 消报方式41-45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报应故事思想内涵45-64
  • 第一节 佛教义理的弘扬45-54
  • 第二节 儒家伦理道德的强调54-59
  •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暴露59-64
  • 第四章 因果报应影响下的小说创作艺术64-79
  • 第一节 叙事机制64-73
  • 第二节 创作主体审美意识73-79
  • 结语79-81
  • 参考文献81-85
  • 附录85-96
  • 致谢9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6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蒋宸;唐前狐怪传说源流考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翁小倩;;狐信仰兴衰原因的民俗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古玉芳;;以乐府诗《巫山高》为典型的云雨意象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6 付婷;;武则天“畏猫说”再探——兼论唐代“猫”的形象[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7 王凤翔;;《重修法门寺塔庙记》补释——兼论李茂贞崇佛[A];唐史论丛(第十六辑)[C];2013年

8 张云涛;;试论潭柘寺宗教与传承[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9 严耀中;;解析《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祠庙[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10 纳春英;;圆仁视野中晚唐长安平民男子的服饰——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中心的考察[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6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正心;《隋炀帝艳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小说报应观念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5795.html

上一篇:《鬻子》研究  
下一篇:唐代南岳诗歌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e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