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的规范体系及其词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25 04:13
在以乐工歌伎歌舞表现为娱乐形态的宴乐风尚的驱使下,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词人将宫体诗中唯美化、形式化的女性形象,以及"艳情"与声调、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等多种元素"移植"到新兴的音乐文学样式词体之中,形成抒情内容普泛化、表现风格类型化、创作主体"他律"化的创作惯例,从中建构花间词的规范体系。其规范体系因具有普适性趣味原则和艺术效应,也因赋予花间词潜在性抒情功能而成为一种经典性艺术范本,为历代词人所认同和采纳,谱写属于"本色"之词的历史。
【文章来源】:文学遗产.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重读《花间集叙》
二 花间词的规范体系
三 词史中的“花间规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间集序》:一篇被深度误解的词论[J]. 彭国忠. 学术研究. 2001(07)
[2]《香奁集》非韩偓所作再考订[J]. 张兴武. 甘肃高师学报. 1998(02)
[3]《花间集序》的词学观点及《花间集》词[J]. 贺中复. 文学遗产. 1994(05)
本文编号:3158680
【文章来源】:文学遗产.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重读《花间集叙》
二 花间词的规范体系
三 词史中的“花间规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间集序》:一篇被深度误解的词论[J]. 彭国忠. 学术研究. 2001(07)
[2]《香奁集》非韩偓所作再考订[J]. 张兴武. 甘肃高师学报. 1998(02)
[3]《花间集序》的词学观点及《花间集》词[J]. 贺中复. 文学遗产. 1994(05)
本文编号:3158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5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