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师陀小说中的乡村与城市想象

发布时间:2017-04-19 16:18

  本文关键词:论师陀小说中的乡村与城市想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师陀(芦焚)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在三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坛享有一定声誉的作家,他立足于自己熟悉的那片中原乡村,书写着在受着传统与外侵的双重压迫下,家乡人挣扎于生命底层里的人和事。他越过当时盛行的“京派”和“左翼”创作道路,又不同于鲁迅开创的为其揭露伤疤,引起疗救为目的“乡土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抒写了关于“人”的思考。他着意在不同类人身上发现他们共通的平凡之处,无论是贫苦农民还是地主恶霸,是城市平民还是乡下土匪,师陀都怀着悲悯之心来塑造他们,他们徜徉于大自然中;他们经受着因果报应;他们感受着时间的无情;他们在死寂般的小城里生老病死,时而透露出师陀信奉着老庄哲学的无为潇洒;时而又闪现出师陀慈悲的佛教之心;时而越过大洋与西方存在主义达成某种契合;时而道出了中国村社亘古不变的规律。师陀的作品意蕴空间巨大。在很长的师陀研究,包括很多文学史撰写者也都将其划到“京派”的门下,这是有着其历史原因的,师陀自身的成就也遭到了长时间的埋没,本文以新的视角来解读师陀三四十年代的小说。论文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理由、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方法并指出本研究所着力解决的问题。第一章主要论述师陀乡土小说中的现代诗性想象。将师陀的创作置于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坛的现状来分析,从源头上梳理乡土小说,在此基础上来看师陀开创的不同于京派和写实风格的乡土小说,并且分析其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貌合神离之处,挖掘师陀独创的文本内涵。第二章主要以中篇《无望村的馆主》为例,来看作品中透漏出的师陀的佛教情怀,同时作品塑造的无望村实则为中国所有乡村的影射,有其民族寓言的意味。第三章主要分析作品的代表作《果园城记》的成就,作者笔触从熟悉真实的乡村到假想中的小城,这是一座时间维度上的枯寂之城,这个短篇作品集是作者对于短篇也能连缀成长篇的自觉创造,是作者的文学造诣达到成熟的一个标志。第四章主要论述师陀的长篇作品。作者不仅仅只是从短篇到长篇的跨步,更是从乡村想象跨越到城市想象,在《马兰》《结婚》等长篇中不仅显示了师陀驾驭长篇的能力,也从作品形式到内容上看出他锐意创新的魄力。结语部分贯穿了师陀三四十年代小说的创作历程,总结了一个长期被文学史所误读或者遗忘的作家师陀给文学史所做出的贡献,师陀的小说风格并不是简单的“京派”和“左翼”之别,他开创的是行走于写实与抒情之间的一种风格,而且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他的乡土小说还是城市小说,师陀都深深扎根于滋养着他的中原大地,关注的是区别于同时代作家,诸如揭露农村落后、愚昧的一面,唤起民智,师陀在作品中塑造的是一个个让人心生怜悯的人,是远承五四关于“人”的主题,他探究着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如何才能获得解脱,作品中时刻泛着温情主义的格调。这是师陀超脱于同时代作家之处,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关键词】:师陀 乡土小说 城市小说 人道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第1章 乡土想象中的现代诗性14-26
  • 1.1 师陀与乡土小说传统的“源”与“流”14-20
  • 1.1.1 乡土小说实践与理论源起的“双剑”14-17
  • 1.1.2 师陀与他行走于写实与抒情之间的乡土小说17-20
  • 1.2 小说阐释空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20-26
  • 1.2.1 离乡者的精神幻灭之旅20-22
  • 1.2.2 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22-26
  • 第2章 “家族衰亡史”母题的再叙说26-34
  • 2.1 从《无望村的馆主》看师陀的佛教情怀26-29
  • 2.2 从“家族史”到“民族寓言”29-34
  • 第3章 小城故事中的《果园城记》34-42
  • 3.1 “小城”故事多34-37
  • 3.2 时间维度上的“枯寂之城”37-42
  • 第4章 锐意创新——谈师陀长篇小说42-54
  • 4.1 从“乡土”到“城市”的自我突破42-47
  • 4.2 无法割舍的“家园”47-51
  • 4.3 国难毁家无所归宿的生存困境51-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义;寻找故园——师陀的中原乡土写意画《果园城记》[J];中州学刊;199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论师陀小说中的乡村与城市想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6673.html

上一篇:《鹤唳集》点注  
下一篇:清代状元戏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