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翟永明诗论

发布时间:2021-05-09 10:10
  翟永明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写作中不可不提及的一位诗人。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诗作不论在质量上还是影响上都不容小觑。学界对翟永明诗歌的研究硕果颇丰,但都是从零星的视角出发,鲜有完备的诗人论出现。基于进一步对话的渴求,文本从诗歌出发,以时间为轴,系统爬梳了翟永明三十多年的诗歌创作,重新定位诗人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在本文中,笔者首先论述的是翟永明的早年生活经历以及与“四川五君”、“第三代诗人”的关系。翟永明的诗歌体现的是个人式的记录,其早年的生活经历是她诗歌中诸多题材的来源。此外,诗人和她所在的诗人群体之间产生了一种影响的焦虑,部分体现在诗人的诗歌风格转变之中。这是未被其他研究者所关注的研究视角。其后,笔者将诗人三十多年的诗歌生涯分为三个阶段,逐一来论述各阶段的诗歌特征及价值意义。通过对翟永明作品的分期研究,笔者发现诗人对从未停下对诗艺的探索,每一次完成后都继续寻找新的可能,体现出一个成熟诗人的必备素质。但其对诗坛的最重要的贡献依旧在于早期的自白诗歌,它们不同于朦胧诗的诗歌特征,也不同于五四以来的诗歌传统,使得诗人能够在“第三代诗人”中脱颖而出,在文学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立场与关系:翟永明、“四川五君”、“第三代诗人”
    第一节 个人式记录——生活与诗歌的等边
        一、最初的“蜜”
        二、早年的阅读生涯
        三、诗歌发生的开端
    第二节 翟永明与“四川五君”
    第三节 翟永明与“第三代诗人”
第二章 风格的诞生:女性·自白
    第一节 女性的底色:个体经验的强化
        一、何谓“女性诗歌”?
        二、女性的主题:父嗣(爱情)·母亲
    第二节 自白的话语:切近生命的表达
        一、共生的源头:“焦虑”的体验
        二、语汇的挪移:修辞与画面
第三章 持续的变化:叙事·戏剧
    第一节 叙事的的选择及特征
        一、叙事的选择:内外的双重需求
        二、叙事空间的延宕
        三、叙事视角的转移
    第二节 戏剧的方式与元素
        一、反戏剧化的戏剧化
        二、戏剧元素的掺杂
第四章 多元的辐射:古典·现代
    第一节 于古典中寻求诗意
        一、“在古代”:回归古典的缅想
        二、“哀书生”:穿越时空的对话
    第二节 现代的诗意
        一、“怨”:长矛战风车的可爱
        二、科技:新鲜而失败的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翟永明文学年谱[J]. 罗振亚,李洁.  东吴学术. 2014(04)
[2]身体的秘密痕迹——翟永明诗歌论[J]. 曹梦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3]钟鸣:“旁观者”之后[J]. 钟鸣.  诗歌月刊. 2011(02)
[4]黑暗诗学的嬗变,或化蝶的美丽——以翟永明和池凌云为中心,论新时期女性诗歌意识[J]. 西渡.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4)
[5]穿过这片黑夜的那些眼——从翟永明诗歌中的“眼睛”看其诗歌风格变化[J]. 董秀丽.  文艺评论. 2009(05)
[6]黑夜,及其深渊的魅惑——翟永明诗歌论[J]. 陈仲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7]简论翟永明诗歌中的“黑夜意识”[J]. 甄静.  大众文艺(理论). 2008(07)
[8]翟永明论[J]. 陈超.  文艺争鸣. 2008(06)
[9]从双性和谐的角度比较舒婷与翟永明诗歌的文化意蕴[J]. 张晶晶.  理论与创作. 2007(03)
[10]《女人》中的女人:翟永明和普拉斯比较研究[J]. 张晓红,连敏.  中国比较文学. 2007(01)



本文编号:3177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77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