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绿原的生命哲学

发布时间:2017-04-22 22:12

  本文关键词:绿原的生命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绿原是一位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文学阶段的学者型诗人,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努力践行着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与此同时,他对人生、对生命有着独具特色的认识。这让他以新的方式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诗歌。在曲折的人生之路上,绿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在生命旅程中丰富自己生命哲学的内涵。对于绿原,大部分研究者总是将目光聚集在他的诗歌作品上并关注他作为“反胡风运动”中的受害者的悲剧人生,而对于他诗歌中的生命哲学深入的研究几乎很少有。绿原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作不幸的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几乎无力呼吸,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坚持,他看中的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鉴于此,本文试结合生命哲学的一些理论,通过梳理绿原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诗歌创作,分析绿原诗歌中的生命哲学,探讨他在现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正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生命哲学的基本内涵,分析绿原诗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概述绿原生命的历程,主要将绿原的生命旅程分为四个阶段:“童年”时期、政治抒情诗时期、“潜在写作”时期、“归来者”时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绿原对生命的思考在发生着变化。这一章主要探讨他的生命哲学是如何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呈现的。第三章通过三封信来介绍绿原与胡风的密切关系并探讨绿原的生命哲学与其他七月派成员的内在一致性。第四章具体分析绿原生命哲学的内涵,分别从他的诗歌中体现出的四个方面:绝望与勇气、宗教与自救、感性情思与理性哲思、永恒的进程来探求绿原诗歌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以及他是如何将这四点化为诗歌内在的血液,从而进一步探讨绿原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第五章以鲁迅和歌德为例,分析绿原生命哲学的中西渊源。本文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有以下突破点:第一,将在绿原身上的一些鲁迅人格的因子提炼出来,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出绿原生命哲学观对鲁迅的继承。第二,以往研究很注重探讨绿原诗歌的“哲理化”,本文在于强调绿原诗歌实际上不是“哲理化”,而是他的诗情或灵魂的触角已经探入到了本体的层面,转化为一种生命哲学。第三、通过分析绿原诗歌对“走”、“跑”、“走下去”、“运动”等意象的钟爱,得出他生命哲学的核心是他所一直坚持的永恒的进程。
【关键词】:绿原 生命哲学 宗教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价值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9-11
  • 1.3 生命哲学的涵义11-14
  • 第二章 生命的历程14-26
  • 2.1 生命的开始:哼着“童话”的少年14-16
  • 2.2 生命的挣扎:面对黑暗的嘶吼16-20
  • 2.3 生命的真谛:承受苦难20-22
  • 2.4 生命的继续:风雨后坦然的“归来者”22-26
  • 第三章 作为七月派诗人的绿原26-36
  • 3.1 人生中的导师——胡风26-29
  • 3.2 作为七月诗人的绿原29-36
  • 3.2.1 生的苦闷29-31
  • 3.2.2 苦的战斗31-32
  • 3.2.3 主客体的相生相克32-36
  • 第四章 绿原生命哲学的内涵36-48
  • 4.1 绝望与勇气36-37
  • 4.2 宗教与自救37-41
  • 4.3 感性情思与理性哲思41-44
  • 4.4 生命:永恒的进程44-48
  • 第五章 绿原生命哲学的中西渊源48-56
  • 5.1 与鲁迅的“不期而遇”48-51
  • 5.1.1 韧性战斗的生命哲学48-49
  • 5.1.2 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49-50
  • 5.1.3 复仇的生命哲学50-51
  • 5.2 与歌德的“邂逅相逢”51-56
  • 5.2.1 “不断奋进的人生态度”52
  • 5.2.2 “感情与理智的平衡”52-53
  • 5.2.3 “断念”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友循;颤抖的钢铁的轰鸣——论绿原建国前的诗歌[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2 李怡;从“童真”到“莽汉”的艺术史价值——绿原建国前诗路历程新识[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绿原的生命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1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9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