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聊斋志异》科举题材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01:45
  科举题材小说,简称科举小说,就是以科举中人为主角,直接以科举考试为主要内容,或以与科考有关的生活活动和科举观念及其影响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科举中人,主要是生员,也包括童生、科考成功的官员、学官以及助力科考的女性。《聊斋志异》科举题材小说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都非常突出,是研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重要材料。《聊斋志异》科举题材小说主要描写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科举中人形象;展现了读书人的科举生活各环节和各方面;女性对士人科举的奉献之力。蒲松龄还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以冥界为主,仙乡、妖域为辅的超现实他界,用亦真亦幻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其中,对传统科举题材的开拓、寒士题材中的超现实的奇思、阴间科举的奇特描写以及讽刺与讽喻艺术是《聊斋志异》科举小说的独特艺术创造。在《聊斋志异》科举题材小说中,既有对功名的痴迷欣羡,也有对科举的怨恨质疑,体现了蒲松龄对科举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蒲松龄持有科举社会中普遍的科举中心观,即认为科举制度依然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径;同时,蒲松龄又带着切肤之痛,对明清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的科举生态、心态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审视与反思,其科举观尽管在思想批判上未能达到...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聊斋志异》科举题材小说研究


清代科举考试系统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蒲松龄的执着与超然——以科举为例[J]. 甘纭菀.  蒲松龄研究. 2013(02)
[2]归有光、蒲松龄科举经历与态度之比较[J]. 郭乾隆.  蒲松龄研究. 2012(04)
[3]科举与女性——以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为中心[J]. 叶楚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4]科举观念论纲[J]. 陈兴德.  考试研究. 2009(02)
[5]被夸大的“历史的同情”:蒲松龄的科举考试观念研究——以《聊斋志异》的文本分析为例[J]. 李力.  蒲松龄研究. 2009(01)
[6]“科举”含义与科举制的起始年份[J].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7]文化视野下的《聊斋志异》科第观[J]. 柴国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8]蒲松龄科第观解读[J]. 柴国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9]渗透在蒲松龄狐鬼世界中的文人心态[J]. 姚霁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对封建官吏入骨三分的鞭挞——《饿鬼》赏析[J]. 马瑞芳.  蒲松龄研究. 2004(03)

博士论文
[1]科举文化与明清小说研究[D]. 胡海义.暨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聊斋幻境论[D]. 张婉清.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试析《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中困顿儒生形象塑造[D]. 马洋.扬州大学 2016
[3]《聊斋志异》呈现的社会悲剧分析[D]. 梁慧.云南师范大学 2015
[4]《聊斋志异》中的异类男性形象研究[D]. 魏贝贝.安徽大学 2015
[5]《聊斋志异》中弃世与回归现象的解读[D]. 易新香.曲阜师范大学 2013
[6]论《聊斋志异》男性人物形象[D]. 刘洋.西北师范大学 2010
[7]《聊斋志异》痴狂人物形象研究[D]. 左勇惠.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9
[8]《聊斋志异》“鬼报型”作品研究[D]. 申瑞妮.陕西师范大学 2009
[9]知己情结与性别平等的双重变奏——《聊斋志异》中“女性同性知己”型故事研究[D]. 李彦博.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0]《聊斋志异》书生形象研究[D]. 梁锦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8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48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