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7-04-25 22:09

  本文关键词: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家于两汉之后一直不断地融合,道家的地位逐渐抬升;此时的佛教也积极适应汉文化,甚至用道家经典去解释自身,从而获得了大量信徒认可;慧远的庐山僧团也于此时名声大噪,并将净土信仰进一步升华,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仍是主流,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得许多神仙传说应运而生,与志怪小说一样,这些传说故事不仅记录了当时人的所见所想,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持续的战乱和朝代的更替使“末日”思想趁势而入,这与历史上许多黑暗时期一样: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恐慌,于是人们开始寄托于美好的来生或者是羽化成仙。这给了创世型宗教极好的温床。加上汉魏以来的思想解放,“固守一经”的僵化学风、士风和文风已经被打破,好奇尚博之风兴盛。这些时代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陶渊明的心灵和他的生活;诗人在出仕和归隐间几度挣扎,最终还是将自己放归到田园中去,“桃花源”故事也由此产生。
【关键词】:陶渊明 “桃花源”故事 “末日”论 传说 道教 净土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第一章“桃花源”故事之现代争议缘起——从陈、唐之争说起15-25
  • 第一节 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唐长孺《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的主要观点15-19
  • 第二节 陈、唐二文的比较与辨析19-22
  • 第三节 从“发现异境者”到陶渊明22-25
  • 第二章 汉魏以来之好奇、尚博之风对“桃花源”故事的影响25-37
  •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皓首穷经”的学风及汉魏之际对经学的反叛25-30
  • 一、两汉时期“皓首穷经”的学风25-28
  • 二、汉魏之际对经学的反叛28-30
  • 第二节 魏晋时期好奇尚异文风的产生30-31
  • 第三节 陶渊明对尚博求异之风的接受31-37
  • 第三章 当时民间传说与“桃花源”故事37-49
  • 第一节 武陵蛮族传说37-39
  • 第二节 刘、阮入天台山39-43
  • 第三节 其他相似的传说对“桃花源”故事的影响43-49
  • 第四章 道教思想对“桃花源”故事的影响49-69
  • 第一节 陶渊明与道教思想内涵49-59
  • 一、陶渊明与天师道教的关系50-53
  • 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陶渊明的自然风神53-55
  • 三、陶渊明思想中的“儒道兼容”55-59
  • 第二节 道教的“洞天”思想59-63
  • 一、“洞天”内涵59-61
  • 二、道教“洞天”与“桃花源”61-63
  • 第三节 道教的“壶天”思想63-69
  • 一、“壶天”内涵63-65
  • 二、道家“洞天”、“壶天”说对与“桃花源”故事相似的神仙传说的影响65-69
  • 第五章“世界末日论”之拯救思想对“桃花源”故事的影响69-84
  • 第一节“末日论”思想72-78
  • 第二节“魂魄说”与死后冥界78-84
  • 第六章 佛教文化对“桃花源”故事的影响84-99
  • 第一节 陶渊明对佛教思想的辩证接受——与慧远的关系为例84-94
  • 一、“不顺化以求宗”论和委运任化说86-88
  • 二、因果报应说88-89
  • 三、形尽神不灭论89-94
  • 第二节 净土思想对《桃花源记》的影响94-99
  • 一、两汉以来净土信仰传播的社会基础94-96
  • 二、陶渊明接触净土思想的可能96-99
  • 结语99-100
  • 参考文献100-112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112-113
  • 后记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民;汉初儒、道融合与互黜新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炜;;陈寅恪、唐长孺玄学研究之比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范宁;娭魏fI志怪小姫的P巢ズ椭獘X分子思想分化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7年02期

4 袁书会;追寻桃花源——也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冉庄;“桃花源”原型探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刘仲宇;刘晨阮肇入桃源故事的文化透视[J];中国道教;2002年06期

7 袁伯诚;试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尚永亮;;“壶天”境界与中晚唐士风的嬗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许尚枢;刘阮传说的源流和影响[J];东南文化;1990年06期

10 朱福生;;论魏晋志怪小说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丁宏武;葛洪及《抱朴子外篇》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艳;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荣;汉魏六朝道教仙传故事类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段小丽;论王充的“自然”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培俊;《穆天子传》中的神话及其特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姜守诚;道教宇宙论的主体内容[D];厦门大学;2002年

5 付其建;试论道教洞天福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焰红;汉代丧葬礼俗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蒋君兰;魏晋“新自然说”与自然审美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文霞;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韦玮;从秦汉出土资料看死后的所谓地下世界[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蒙科宇;佛教与道教宇宙论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7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