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周列国志》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纷乱的诸侯争霸之事,而又有众多女性形象点缀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小说,一百八十多位女性形象在书中有 着不可忽略的地位。本文就是针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因《东周列国志》是在继承史传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演变成现在的版本,因此女性形象的形成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东周列国志》中大多数女性都能在史传文学中找到原型,所以首先要对史传文学中女性形象进行溯源,了解小说中的女性对史传文学中的女性的传承。但是作者仍然根据情节需要,虚构了部分女性人物,同时又补充了女性形象的细节,使其形象更加完整、立体。之所以《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呈现出这样的形象特点,纵向来看,一方面是因为《东周列国志》的成书时期受同时代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氛围所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小说主要记载的是先秦时期的历史故事,因此作者还有远距离的情感寄托,根据这些又能分析出《东周列国志》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些文化透视,能够看出小 说中对待女性的一些态度和观点。基于以上能够看出作者描写女性形象的艺术手法,在肯定《东周列国志》能够运用对比衬托、渲染环境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使小说能容更精彩的同时,,也看出小说中存在女性形象类型化以及事大于人的描写弊端。
【关键词】:明清 历史小说 《东周列国志》 女性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3
- 一、 《东周列国志》女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9-10
- 二、 目前学界研究的现状10-11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1-13
- 第二章 《东周列国志》女子形象分类13-23
- 一、 太后国母类13-14
- 二、 王臣女眷类14-19
- (一)、计谋型14-16
- (二) 贤德型16-17
- (三) 纵欲型17-18
- (四) 忠烈型18-19
- (五) 牺牲型19
- 三、 平民女子19-20
- 四、 其他类型20-23
- (一) 神女形象20-21
- (二) 婢女形象21-23
- 第三章 《东周列国志》对史传女性形象的继承和发展23-38
- 一、 《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对史传文学的传承23-32
- (一) 史传文学中女性形象追溯23-29
- (二) 《东周列国志》对史传文学女性形象的继承29-32
- 二、 《东周列国志》的女性形象对史传文学的发展32-38
- (一) 虚构形象33-34
- (二) 增补细节34-38
- 第四章 《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文化意蕴管窥38-48
- 一、 作品文化背景略论38-42
- (一) 作品的时代背景38-40
- (二) 作者的写作心态40-42
- 二、 女性形象的文化透视42-48
- (一) 女性守节观43-44
- (二) 女性附属观44-45
- (三) 女性祸水观45-48
- 第五章 《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塑造艺术论48-56
- 一、 艺术手法的多样化48-52
- (一) 对比衬托的运用48-50
- (二) 渲染环境氛围50-51
- (三) 曲折的故事情节51-52
- 二、 塑造形象不足之处52-56
- (一) 塑造形象类型化53-54
- (二) 事大于人的描写方式54-56
- 总结56-57
- 注释57-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新强;;摇曳于“十里洋场”的罂粟花——张爱玲《传奇》女性形象浅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阿玉;《镜花缘》部分女性形象小议[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01期
3 胡光璐;;《白鹿原》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逄增玉,苗丽芬;论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龙千红;汉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01期
6 苏芸;《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律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2000年01期
7 郑榕玉;传统樊笼内的卑微人生——中国文学女性形象探微(一)[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年03期
8 江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郭沫若抗战史剧中女性形象断想[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杨莉,张卫超;从被塑走向自塑——铁凝长篇小说的女性形象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杨清媚;唐人小说中的女性及唐代士人心态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雅歌;;红尘中的诗性守望——论《谁带我回家》中的女性形象和诗情品格[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汪介之;吴晓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李兢兢;;论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意蕴[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林婉娇;;《暗夜行路》中的女性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卢丹;;畸形的表述——对媒体选美赛事报道的再解读[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7 田永红;;土家族傩坛中的女性形象[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国蓉;;简论辛词女性形象[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黄良奇;;从“主体虚位”到“符号异化”——论媒介在娱乐化场域中对女性形象的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双;;新时期《诗经》人物形象研究述评[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 洁;让女性形象在荧屏绽放真善美[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周晔 林林;谁是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0年
3 温亚军 邓晖;教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陆敏;浅谈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反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龚静;她们,“有意味的”世纪形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王世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取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罗韵娟 谢钰婷;网络女性频道的内容分析与解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文红霞;徘徊在觉醒与迷惘之间[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乔虹;中国女性形象教育工程第二阶段活动启动[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仁怀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祁小平;浅议电视节目在女性形象重构中的偏颇[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巍;“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雷霖;现代战争叙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94-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曾静;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军芳;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美珍;女性的冲决樊篱[D];四川大学;2003年
3 刘遥;伦理困境与自由危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峤;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角度论“翻译等值”[D];安徽大学;2004年
5 姚海燕;非自主的存在: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燕媚;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跨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艾洪磊;曹禺、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石芳;新世纪以来军旅题材小说中的女军人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黎丽;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10 金润净;当代中国银幕中的女性形象与性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