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徐则臣小说中的乡土想象

发布时间:2021-08-01 01:58
  徐则臣作为当下文坛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之一,一直吸引着学界和读者的关注与青睐。近年来,随着作家创作的不断扩充和深入,一个日趋饱满具体的乡土世界开始呈现在人们眼中,它作为人物的儿时故乡、都市的对立与参照出现,抑或作为寄寓美好价值理想的乡土乌托邦而存在,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文学气质,成为我们理解作家、把握其整体创作、进而考察新世纪以来作家书写乡土方式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全面梳理和把握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选取徐则臣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作家乡土想象与写作为切入,力求探讨作家笔下乡土的两种书写面向,进一步发掘其乡土想象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美学风格。第一章主要讨论徐则臣关于乡土现代变迁的现实主义书写。此时乡土作为人物的地理(身体)故乡而存在,展现着城乡一体化同质化背景下乡土的没落,包含作者关于村镇地理人文景观消逝、人物追寻都市脚步的出走、以及以“运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难题等方面的正视与反思。第二章以徐则臣对于现代个体的生命观照为重点,探究作为精神故乡的乡土存在价值。由复杂的人性认识自己、借对自由生命状态的欣赏解放自己、找寻精神与灵魂的归处来原谅自己,此三方面是徐则臣在写作中关怀拯救众生的尝试。第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地理故乡:反叛与眷恋
    第一节 没落乡土:碰撞中的变迁
    第二节 “无土时代”的出走
    第三节 根与脉:运河文化意义的挖掘
第二章 精神故乡:复归于人的生命观照
    第一节 认识自己:从复杂的人性开始
    第二节 解放自己:对生命自由的执与信
    第三节 原谅自己:安放灵魂的归处
第三章 乡土想象的个人标签
    第一节 有意味的语言
    第二节 有距离的审视
    第三节 追寻身与心的双重故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想象的乡土与现实的乡土[J]. 青屏.  长江文艺评论. 2018(06)
[2]中年写作、常态特征与先锋意识——关于“70后”作家的对话[J]. 陈国和,陈思和.  文艺研究. 2018(06)
[3]论“70后”作家乡村书写的常态性特征[J]. 陈国和.  文学评论. 2018(03)
[4]何为城市,怎样文学?——关于“城市文学”的断想[J]. 张涛.  南方文坛. 2017(01)
[5]70后小说家的现代性五面孔[J]. 张艳梅.  创作与评论. 2016(22)
[6]《古典之殇》:守护乡土中国的斯文[J]. 李振.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2)
[7]抵达故乡,我即胜利?——读《生命册》[J]. 李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2)
[8]传统的鬼,现代的人——论徐则臣小说的神秘主义叙事[J]. 周文.  名作欣赏. 2016(02)
[9]《老生》后记[J]. 贾平凹.  当代. 2014(05)
[10]小说、批评与学院经验——论徐则臣兼及“70后”作家的中年转型[J]. 孟庆澍.  文学评论. 2013(02)

硕士论文
[1]徐则臣小说的主题研究[D]. 贾舒文.山东理工大学 2018
[2]新时期苏北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D]. 刘平平.陕西理工学院 2016
[3]论徐则臣小说的悲剧意识[D]. 杨超.南昌大学 2016
[4]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 刘雪娥.西北师范大学 2016
[5]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徐则臣小说论[D]. 李蔓.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沉默与突围:“70后”作家创作研究[D]. 施华美.渤海大学 2015
[7]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视域下的70后作家[D]. 王文涛.延安大学 2015
[8]多元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新世纪江苏乡土小说[D]. 周阿敏.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新生代”作家的“归乡叙事”模式研究[D]. 韩春艳.中国海洋大学 2013
[10]新世纪文学背景下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 焦婕.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4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14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