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赠答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13:00
赠答诗作为一种互动性极强的诗歌类型,是诗人们沟通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其中掺杂着众多的情感体验,或告诫劝勉,或相思慰藉,或推举引荐。由于赠答诗的私密性及礼节性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诗人心中更为真实的思想、情绪和心态。本文便是通过对谢灵运赠答诗全方位的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探讨谢灵运心中更为真实的心态。第一章主要论述谢灵运赠答诗的内容,包含宗族情感、离别相思、避祸心态和归隐之思四部分。作为情感交互的重要媒介,赠答诗不仅仅反映着诗人单独的思想情志,也在这一赠一答之间,使得诗人的情感交流与社会群体、文学传统发生了能动的联系与碰撞。谢灵运的赠答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于家族兄弟的赠答之作,家族情势、宗族荣宠这些外在因素,个人感怀、亲友之念这些内在情感相互照应、互动纠缠,使得“自我”与“宗族”不可分割。在谢灵运与亲友把酒言欢的悠哉生活告一段落、迎来离别之时,赠答诗正好承载了他对亲友的想念与忧愁,正好能够作为一种恰当的媒介来一抒自己离别相思的内心感受。而且在晋宋之际,社会政治混乱,政权更迭频仍,王权内部相互倾轧,导致对文士的迫害十分严重。弹劾、远放、诬陷、贬谪、罢免甚至处死等悲惨事件充斥于文士们...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赠答诗简述
一、赠答诗的界定
1.古人对赠答诗的界定
2.当今学界对赠答诗的界定
二、赠答诗的功用
1.赠答诗是中华传统礼仪下心灵交汇的载体
2.赠答诗的教化劝诫作用
3.赠答诗满足人们获得群体认可的需要
4.赠答诗为文人提供了吐露真情的私密空间
第二节 谢灵运赠答诗的研究现状
一、谢灵运研究的历史脉络
二、当前谢灵运研究成果的聚焦点
三、赠答诗是谢灵运研究的薄弱领域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谢灵运赠答诗的内容
第一节 宗族情感
一、谢灵运对群己关系的需要
二、抬高自身宗族华贵的内心渴望
三、延续祖祚光耀门楣的愿望
四、对后生才俊振兴家族的期望
第二节 离别相思
一、世族家风强化离别相思
二、引经据典中的思念之情
三、追忆往事中的相思眷恋
四、伦理秩序下反映亲近与爱重
第三节 归隐之思
一、政局动荡下的消极避世心态
二、身居官位与避祸隐居间的矛盾纠结
三、纵情山水时的情怀归宿
第四节 避祸心态
一、血雨腥风下的避祸心态
二、道家处世哲学与儒学入世思想共存下的矛盾心态
三、避祸心态下的忧惧谨慎之心
第二章 谢灵运赠答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山水意象的选取
一、以山林静谧消解失意人生
二、用山林景致调整人生心态
第二节 词语精妙
一、善用典故
二、融注玄言禅理
第三节 体裁多样
一、四言体
二、五言体
第三章 谢灵运赠答诗的影响
第一节 推动诗歌回归言志传统
一、对先秦文学的运用
二、对建安文学的推崇
三、对言志传统的继承
第二节 引领当时文化风尚
一、在清谈风气中笃行儒家诗学
二、从后世评价中看谢灵运对文化风尚的影响
第三节 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一、影响南朝文学风气
二、广为唐朝诗人效法模仿
三、宋金以后谢诗研究逐渐深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诗言志”与“诗缘情”关系微探——以中国“诗史”传统为例[J]. 周瑞智.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2]谢灵运诗题研究[J]. 吴冬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6)
[3]谢灵运诗歌的用典特色辨析[J]. 吴冠文,陈文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4)
[4]曹丕:“诗言志”向“诗缘情”发展的先导[J]. 邓晶艳. 枣庄学院学报. 2012(01)
[5]赠答诗起源探微[J]. 韩蓉. 学理论. 2010(33)
[6]晋宋之际山水之兴与赠答诗的诗体解放[J]. 蔡彦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清前谢灵运诗歌接受史研究[D]. 王芳.复旦大学 2006
[2]谢灵运诗歌研究[D]. 吴冠文.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谢灵运诗歌研究[D]. 刘丽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元嘉三大家”诗文用典研究[D]. 李瑾.湖南师范大学 2015
[3]时代思潮与谢灵运诗文创作研究[D]. 鲍赫.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谢灵运生命哲学研究[D]. 陈骥.江西师范大学 2012
[5]五言之冠冕 文词之命世[D]. 章敏.陕西师范大学 2011
[6]谢灵运研究四题[D]. 尤立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论谢灵运诗歌中所体现的才士困境[D]. 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 2011
[8]游宴与六朝诗文[D]. 赵薪.吉林大学 2006
[9]谢灵运诗歌渊源论[D]. 刘向阳.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49934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赠答诗简述
一、赠答诗的界定
1.古人对赠答诗的界定
2.当今学界对赠答诗的界定
二、赠答诗的功用
1.赠答诗是中华传统礼仪下心灵交汇的载体
2.赠答诗的教化劝诫作用
3.赠答诗满足人们获得群体认可的需要
4.赠答诗为文人提供了吐露真情的私密空间
第二节 谢灵运赠答诗的研究现状
一、谢灵运研究的历史脉络
二、当前谢灵运研究成果的聚焦点
三、赠答诗是谢灵运研究的薄弱领域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谢灵运赠答诗的内容
第一节 宗族情感
一、谢灵运对群己关系的需要
二、抬高自身宗族华贵的内心渴望
三、延续祖祚光耀门楣的愿望
四、对后生才俊振兴家族的期望
第二节 离别相思
一、世族家风强化离别相思
二、引经据典中的思念之情
三、追忆往事中的相思眷恋
四、伦理秩序下反映亲近与爱重
第三节 归隐之思
一、政局动荡下的消极避世心态
二、身居官位与避祸隐居间的矛盾纠结
三、纵情山水时的情怀归宿
第四节 避祸心态
一、血雨腥风下的避祸心态
二、道家处世哲学与儒学入世思想共存下的矛盾心态
三、避祸心态下的忧惧谨慎之心
第二章 谢灵运赠答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山水意象的选取
一、以山林静谧消解失意人生
二、用山林景致调整人生心态
第二节 词语精妙
一、善用典故
二、融注玄言禅理
第三节 体裁多样
一、四言体
二、五言体
第三章 谢灵运赠答诗的影响
第一节 推动诗歌回归言志传统
一、对先秦文学的运用
二、对建安文学的推崇
三、对言志传统的继承
第二节 引领当时文化风尚
一、在清谈风气中笃行儒家诗学
二、从后世评价中看谢灵运对文化风尚的影响
第三节 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一、影响南朝文学风气
二、广为唐朝诗人效法模仿
三、宋金以后谢诗研究逐渐深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诗言志”与“诗缘情”关系微探——以中国“诗史”传统为例[J]. 周瑞智.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2]谢灵运诗题研究[J]. 吴冬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6)
[3]谢灵运诗歌的用典特色辨析[J]. 吴冠文,陈文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4)
[4]曹丕:“诗言志”向“诗缘情”发展的先导[J]. 邓晶艳. 枣庄学院学报. 2012(01)
[5]赠答诗起源探微[J]. 韩蓉. 学理论. 2010(33)
[6]晋宋之际山水之兴与赠答诗的诗体解放[J]. 蔡彦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清前谢灵运诗歌接受史研究[D]. 王芳.复旦大学 2006
[2]谢灵运诗歌研究[D]. 吴冠文.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谢灵运诗歌研究[D]. 刘丽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元嘉三大家”诗文用典研究[D]. 李瑾.湖南师范大学 2015
[3]时代思潮与谢灵运诗文创作研究[D]. 鲍赫.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谢灵运生命哲学研究[D]. 陈骥.江西师范大学 2012
[5]五言之冠冕 文词之命世[D]. 章敏.陕西师范大学 2011
[6]谢灵运研究四题[D]. 尤立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论谢灵运诗歌中所体现的才士困境[D]. 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 2011
[8]游宴与六朝诗文[D]. 赵薪.吉林大学 2006
[9]谢灵运诗歌渊源论[D]. 刘向阳.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49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4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