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诗格理论及其空间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6:59
诗格作为指导唐人近体诗创作而撰写的一类理论批评样式或著述,具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美学蕴涵,是唐诗学乃至中国古代诗学形式审美观念的高度升华和理论总结,也是考察有唐代诗学材料中最主要的一种。诗格作为唐代诗学理论创作的主体,对于当代研究者探析唐人对唐代诗歌的理论建构具有重大的诗学意义,与此同时,它亦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类文学理论批评样式,于后人而言,更是一笔丰厚的诗学理论与美学资源。中国古代诗学中的空间问题,从20世纪初期逐渐被发掘,直至八九十年代以后至今,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空间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空间之美自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或者说诗学理论建构的终极审美追求。本文通过对唐五代诗格著述中的比兴、物象、对偶以及意境等核心理论或范畴的全面考察探究,发现它们与唐人诗歌创作时的思维方式、构成要素、营造手法以及审美追求密切相关。在诗歌创作构思层面,比兴作为诗歌艺术至关重要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技巧,与生俱来具有一种直觉与隐喻的空间思维,与物象理论相结合生成意象,具体呈现为一种具象可感、虚实相生的意象空间,为意境空间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在诗歌...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观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诗格比兴理论及其空间思维方式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比兴理论
一、诗格“六义”之“比兴”
二、“比兴”手法与“物象”
第二节 诗格比兴理论与空间思维
一、作为表现技巧的比兴特征
二、作为空间思维方式的比兴
第二章 诗格物象理论及其空间构成要素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理论
一、物象与意象概念辨析
二、物象理论与意象完形
第二节 诗格物象理论与空间构成
一、“物象”的空间性构成
二、“语言”的空间性构成
第三章 诗格对偶理论及其空间营造手法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对偶理论
一、诗格对偶理论类型
二、诗格对偶理论特征
第二节 诗格对偶手法与空间营造
一、回旋空间结构的建立
二、丰富圆融意义的生成
三、审美空间氛围的营造
第四章 诗格意境理论及其空间审美追求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意境理论
一、王昌龄境论核心:三境说
二、皎然诗境论核心:取境说
第二节 诗格意境理论与空间审美
一、意境空间构成前提:身体空间性
二、意境空间构成基础:意象、虚实
三、意境的空间审美追求:境生象外
结语
附录 唐五代诗格著述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言不尽意”与“语言的牢笼”之辨——以陆机《文赋》与刘勰《文心雕龙》为中心[J]. 陈士部.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3)
[2]“神思”与“想象”的隔和融[J]. 李健. 中国文学批评. 2019(03)
[3]中西文论中“神思”与“想象”的比较及会通[J]. 党圣元. 探索与争鸣. 2017(01)
[4]试论晚唐“物象比”理论及其在诗歌意象化过程中的意义[J]. 高晓成. 文学评论. 2016(06)
[5]论诗格之“格”及其理论意义[J]. 杨星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6]意境与身体——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四[J]. 张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唐诗格成因探微[J]. 杨星丽. 文艺评论. 2015(04)
[8]时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逻辑[J]. 刘新敖.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1)
[9]诗格对偶理论及其审美建构[J]. 杨星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意象”类型化的理论渊源[J]. 杨星丽. 文艺评论. 2011(08)
本文编号:336037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观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诗格比兴理论及其空间思维方式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比兴理论
一、诗格“六义”之“比兴”
二、“比兴”手法与“物象”
第二节 诗格比兴理论与空间思维
一、作为表现技巧的比兴特征
二、作为空间思维方式的比兴
第二章 诗格物象理论及其空间构成要素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理论
一、物象与意象概念辨析
二、物象理论与意象完形
第二节 诗格物象理论与空间构成
一、“物象”的空间性构成
二、“语言”的空间性构成
第三章 诗格对偶理论及其空间营造手法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对偶理论
一、诗格对偶理论类型
二、诗格对偶理论特征
第二节 诗格对偶手法与空间营造
一、回旋空间结构的建立
二、丰富圆融意义的生成
三、审美空间氛围的营造
第四章 诗格意境理论及其空间审美追求
第一节 唐五代诗格中的意境理论
一、王昌龄境论核心:三境说
二、皎然诗境论核心:取境说
第二节 诗格意境理论与空间审美
一、意境空间构成前提:身体空间性
二、意境空间构成基础:意象、虚实
三、意境的空间审美追求:境生象外
结语
附录 唐五代诗格著述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言不尽意”与“语言的牢笼”之辨——以陆机《文赋》与刘勰《文心雕龙》为中心[J]. 陈士部.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3)
[2]“神思”与“想象”的隔和融[J]. 李健. 中国文学批评. 2019(03)
[3]中西文论中“神思”与“想象”的比较及会通[J]. 党圣元. 探索与争鸣. 2017(01)
[4]试论晚唐“物象比”理论及其在诗歌意象化过程中的意义[J]. 高晓成. 文学评论. 2016(06)
[5]论诗格之“格”及其理论意义[J]. 杨星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6]意境与身体——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四[J]. 张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唐诗格成因探微[J]. 杨星丽. 文艺评论. 2015(04)
[8]时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逻辑[J]. 刘新敖.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1)
[9]诗格对偶理论及其审美建构[J]. 杨星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意象”类型化的理论渊源[J]. 杨星丽. 文艺评论. 2011(08)
本文编号:3360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6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