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小说孤独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1 01:11
孤独作为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当代文坛,李佩甫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参与了孤独主题的书写,从早期的《李氏家族》到晚近的《平原客》,孤独均为其小说的重要主题。在书写孤独时,李佩甫始终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更迭与时代变化,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孤独和迷茫。孤独书写在李佩甫创作中有着多重表达,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为权力场域下的卡里斯马权威者、失权者和权力反抗者在权力运作中孤独的个体生命体验。无论是有权者还是无权者,他们无一不处于孤独之中。而呼家堡村民在精神上被惩戒后的集体迷茫、被呼家堡法则制约下的群体麻木也是李佩甫权力场域中孤独书写的独特展现。其次,李佩甫关注城市与乡村人的生存与发展,在作品中勾勒出许多社会边缘人的孤独形象,如:乡村外来者、乡村进城者、孤独的流浪者等,他们作为社会非主流人群,切身体会到了“无根”的漂泊感和精神家园破灭的失落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孤独体验,乡村外来者受血缘与地缘的双重孤立;乡村进城者感受到城市孤独以及欠下了人情债后又背叛家乡而被家乡抛弃的孤独;流浪人群更像是浮萍,无论是外在的流浪者还是内在的精神流浪者,都深受漂...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章 权力场域下的个体性苦痛与群体性绝望
1.1 权力运作中的个体孤独
1.1.1 “卡里斯马”权威者的个人寂寥
1.1.2 失权者权力消解的落寞
1.1.3 逆境中抗争权力的孤苦
1.2 惩戒、规训下的孤独人物群像
1.2.1 呼家堡村民:精神惩戒后的集体迷茫
1.2.2 “驯顺的肉体”:呼家堡法则制约下的麻木人群
第二章 “无根”的焦虑与精神家园的失落
2.1 乡村外来者:血缘与地缘的双重孤立
2.2 乡村进城者:“离开”与“被弃”
2.2.1 农裔干部和成功商人的城市孤独
2.2.2 “还不清的债”至“回不去的乡”的孤寂
2.3 孤独的流浪者:飘零的浮萍
2.3.1 外在的流浪:身体的漂泊与物质的贫困
2.3.2 内在的流浪:心灵的无可归依
第三章 异化与迷失:时代症候的隐忧
3.1 物质镜像下的人性淡漠
3.2 堕入虚无的深渊:情欲的放纵与恣肆
3.3 荒诞处境下的孤独存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416956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章 权力场域下的个体性苦痛与群体性绝望
1.1 权力运作中的个体孤独
1.1.1 “卡里斯马”权威者的个人寂寥
1.1.2 失权者权力消解的落寞
1.1.3 逆境中抗争权力的孤苦
1.2 惩戒、规训下的孤独人物群像
1.2.1 呼家堡村民:精神惩戒后的集体迷茫
1.2.2 “驯顺的肉体”:呼家堡法则制约下的麻木人群
第二章 “无根”的焦虑与精神家园的失落
2.1 乡村外来者:血缘与地缘的双重孤立
2.2 乡村进城者:“离开”与“被弃”
2.2.1 农裔干部和成功商人的城市孤独
2.2.2 “还不清的债”至“回不去的乡”的孤寂
2.3 孤独的流浪者:飘零的浮萍
2.3.1 外在的流浪:身体的漂泊与物质的贫困
2.3.2 内在的流浪:心灵的无可归依
第三章 异化与迷失:时代症候的隐忧
3.1 物质镜像下的人性淡漠
3.2 堕入虚无的深渊:情欲的放纵与恣肆
3.3 荒诞处境下的孤独存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416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1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