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抒情小赋作家的个性化创作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03:13
本文关键词:西晋抒情小赋作家的个性化创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赋体文学从两汉时期的大赋为主发展至西晋时,抒情小赋主导了赋坛,使赋体文学脱离了以体物、叙事为主的倾向,逐渐向抒情言志靠拢,同时也摆脱了汉大赋虚夸堆砌的习气,出现了灵活多变的样式。本论文以西晋抒情小赋作家的个性化创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各作家独特创作的基础上把握西晋抒情小赋的特征。本文由引言、三章正文和结语构成。在引言部分,主要厘清抒情小赋与汉大赋的不同之处,对个性化予以解释,同时对前人研究西晋抒情小赋的状况做一综述。第一章从赋家作品内容出发,分咏物抒情小赋和抒情小赋两小节,以潘岳、陆机、束皙等几位代表性赋家为例,探究西晋赋家各自的心路历程在赋作中的体现,咏物题材的选择体现了作家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会。潘岳因有太多亲人离世的沉痛体验,所以其悼亡作品格外情真意切,展现出真性情的一面。陆机同样感受生死,却大都以哲理的方式消释内心的悲痛。束皙久居社会底层,赋作表现乡间世俗社会,成为西晋作家中的非主流者。第二章从作品形式入手,管窥此时期抒情小赋作家各自的创作技巧。潘岳抒情小赋有“华丽”的一面,但因无休止的铺写哀情,少了像陆机那样由情生发出的理思,显得文风清新、文意流畅。陆机性格“矜重”,因此“辞繁而隐”,在赋作中好用叠字、对偶句式及警句。而其弟陆云性格“清正”,崇尚“清省”的创作思想,其赋的创作也倾向于去繁尚简,追求清新自然。非主流者束皙一反“繁缛”赋风,以通俗质朴、明白易懂的语言创作,作品清新自然。夏侯湛以九首亦诗亦赋的作品彰显其独特的一面,久居下僚且“善构新词”的他在工作之余,对文学创作进行各种尝试,打破诗、赋界限,在赋中带有诗的意境,其赋作不管在辞赋史还是诗歌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章从文化角度深入探讨西晋抒情小赋作家出现个性化创作倾向的缘由。西晋文人在门阀制度的笼罩下,以文章入仕的途径被大打折扣,中下层士人产生了君臣疏离感,他们不再像西汉作家那家热心于歌功颂德的文章。另外,西晋统治阶级道德的卑劣使得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不断遭到质疑,而与此同时,提倡独立人格理想的老庄思想,在继汉魏之后,进一步走进了西晋作家的心中,各赋家继承建安文人的创作传统,追求个性化的创作,他们的抒情小赋反映出各自的性格、经历、学识、才气等的不同,而我们通过这些差异也能更好地把握西晋辞赋文学。结语部分,对正文做一总结。
【关键词】:西晋 抒情小赋 作家 个性化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6
- 第1章 从作品内容探看作家心路历程16-32
- 1.1 西晋赋家的咏物抒情小赋之题材选择16-25
- 1.1.1 赋体文学题材分类概说17-18
- 1.1.2 三篇鸟赋背后的作家经历18-22
- 1.1.3 羽扇对陆机的意义22-23
- 1.1.4 投影于物的抒愤世嫉俗之情23-25
- 1.2 赋家抒情小赋中折射出的不同情感体验25-32
- 1.2.1 潘岳:文情并茂的悼亡之音25-27
- 1.2.2 陆机:感时伤逝的哲理之思27-29
- 1.2.3 束皙:西晋赋坛中的非主流者29-32
- 第2章 从抒情小赋的形式看各家创作个性32-50
- 2.1 “丽而不浮”的潘岳赋33-40
- 2.1.1 辞藻华丽,善用对偶33-34
- 2.1.2 潘赋之隶事用典34-39
- 2.1.3 潘赋的浅而净39-40
- 2.2 风格浏亮的陆机赋40-43
- 2.2.1 善用叠字及对偶40-42
- 2.2.2 好用警句,用典偏爱《楚辞》42-43
- 2.3 清省的陆云赋43-45
- 2.4 通俗质朴的束皙赋45-46
- 2.5 亦诗亦赋的夏侯湛赋46-50
- 第3章 西晋赋家个性化倾向产生的文化背景50-62
- 3.1 西晋士族制度下的君臣疏离感与士人群体的独立50-52
- 3.1.1 士族及九品中正制度概述50-51
- 3.1.2 君臣疏离感及士人独立意识的产生51-52
- 3.2 统治阶级道德失范与儒学地位的下降52-56
- 3.2.1 统治者的道德失范52-54
- 3.2.2 士族官吏的道德沉沦54-56
- 3.3 西晋玄、佛思想与士人的任情张扬56-58
- 3.4 西晋赋家对前代文人创作精神的继承58-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2
- 致谢72-74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国星;;潘岳其人与其文[J];文学遗产;198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西晋抒情小赋作家的个性化创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