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上哲见的《宋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2:16
本文关键词:论村上哲见的《宋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村上哲见先生的《宋词研究》被誉为“日本词学史的金字塔”,在日本词学界有着重要地位。书中以唐五代、北宋、南宋三个历史时期为研究范围,每一时期结合词史论及词人论,构建起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词史脉络。本文拟通过对《宋词研究》观点的整理,总结村上先生对唐五代两宋词的论证逻辑及关注点,同时对比其他学者的观点,试图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不同的着眼点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从而客观地评价村上先生《宋词研究》的学术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四个章节对其词学思想进行探讨与分析。第一章中,本文剖析了村上先生有关词学通论的观点,书中一方面以古典文献中“词”字含义的变迁确定“词”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又根据诗词贯通的理念,由诗的角度反观词的发展,从而得出了结论:词直至宋代才被普遍认为是有别于诗的存在。另外,《南宋篇》提出的“现实派”与“典雅派”的划分,减少了历来以“豪放”、“婉约”为划分标准所带来的弊端;第二章中,本文选取了村上先生着力较多的四位词人,也就是温庭筠、柳永、周邦彦以及姜夔的研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构建起本书的词史研究脉络。村上先生从飞卿诗词联系晚唐背景,认为温飞卿以天才般的敏锐开创了词作中纯粹的抒情模式,成为宋词脉络的端绪。北宋时期的柳永大量创作不同词牌,根据音律对句式多有改动,并导入慢词,取得不可忽视的成就,但由于遭受士大夫阶层的排挤与谴责,其晚年忧郁心绪却无法向外发泄,只能郁积心中。周邦彦沿袭柳永晚年羁旅词中“情感不外露”的特点继续发展,其词呈现出“沉郁顿挫”的浑厚境界,村上先生将之视为词最为完善的状态,而南宋时期的姜夔以周邦彦词为基础,开启创作新局面,从柳永连接周邦彦,至南宋的姜吴二家这一脉络正是村上先生认为的宋词发展的枢纽,其观点新颖且考据扎实;随后于第三章中,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宋词研究》一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村上先生时刻关注诗词联系且重视不同词人间的承袭关系。而《宋词研究》一书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村上先生偏重于对词作抒情形式的探讨,关注几位词人在艺术形式上如何承袭,从而忽视了词作的思想内容,这一点在《南宋篇》尤为明显。而将周邦彦为代表的词作视为宋词整体,似乎己经成为村上哲见等日本学者的普遍持有的词学观念,而日本文化心理中的独特性,则是形成中日学者唐宋词研究差异的主要缘由。
【关键词】:汉学 村上哲见 宋词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论12-15
- 第一章 村上哲见对词学通论问题的考察15-24
- 第一节 “词”作为文体之源流15-21
- 一、“词”义之演变15-19
- 二、诗、词之别19-21
- 第二节 “现实派”、“典雅派”二分法21-24
- 第二章 村上哲见论唐宋词人24-57
- 第一节 村上哲见论温庭筠词24-33
- 一、温李并称24-26
- 二、晚唐性格26-30
- 三、天才般的敏锐30-32
- 四、颓废与无常之美32-33
- 第二节 村上哲见论柳永词33-37
- 一、“白衣卿相”的声望与悲剧33-35
- 二、柳者卿之定位35-37
- 第三节 村上哲见论周邦彦词37-45
- 一、周邦彦其人38
- 二、美成词的特色38-45
- 第四节 村上哲见论姜夔词45-54
- 一、姜白石词之定位46-53
- 二、历代对姜白石的评价53-54
- 第五节 结论54-57
- 第三章 《宋词研究》的研究特点与不足57-69
- 第一节 《宋词研究》的研究特点57-61
- 一、关注诗词联系58-60
- 二、重视承袭关系60-61
- 第二节 《宋词研究》的几点不足61-69
- 一、忽视词作思想内容61-64
- 二、对南宋代表词人的作品研究不足64-69
- 结语:由《宋词研究》引发的一些思考69-73
- 参考文献73-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鹏;;对宋词研究中“婉约”、“豪放”两分法的反思——兼论宋词的分期[J];枣庄师专学报;1990年01期
2 杨燕;朱德才教授与宋词研究[J];文史哲;1992年04期
3 王兆鹏;20世纪宋词研究的进展[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1999年02期
4 ;日本宋词研究会会刊《风絮》书影[J];词学;2006年00期
5 淳于淼泠;日本当代汉学家村上哲见的宋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谢桃坊;唐宋词研究遗存难题述略[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2期
7 童向飞;;唐宋词研究的一大创获——评许伯卿著《宋词题材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8 张宝;;以宋词研究为例来理解“文化诗学”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牟木;宋代词学研究的新贡献──评《宋词研究述略》[J];东岳论丛;2000年04期
10 }枵
本文编号:345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