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梦境”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19:31
从《红楼梦》这个伟大的作品诞生之初,学者们对其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民国时期各个派别如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等都争相传播自己的观点,后来又有胡适等人的新红学创建发展,加之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其研究的热情更是高涨,在当今开放、文化繁荣的时期,很多新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也是更加多元深刻,有着各自独特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以《红楼梦》这部作品为代表去探索“梦境”的渊源以及内涵,进而分析其叙事方法和思想内容。首先,此书开始即点明历过梦幻后隐去真事,直接告知读者,文中所写皆是梦幻虚无之事,不可当真,所以“梦境”创作的虚幻手法与文本是密不可分的。自先秦两汉开始,人们对“梦”就有所关注,最初只是出现在甲骨卜辞或者一些简单的文字中,只是作为一种占卜的材料或者作为一件真实的事来记录,后来不断发展,很多书籍中都出现了对“梦境”的借用,“梦境”便与各种文学创作融合,成为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时传奇作品,宋朝的话本小说,元朝的杂剧,明清小说,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题材都出现了“梦境”的情节。本文在对《红楼梦》“梦境”进行分类的同时,还与不同时代的作品相联系,可以深层次的理解此书...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红楼梦》“梦境”的模式及与前代作品间的联系
第一节 仙境之梦
第二节 情爱之梦
第三节 生死离别之梦
第四节 社会之梦
第二章 《红楼梦》“梦境”叙事
第一节 “梦境”的叙事的特点
一 “梦境”叙事的超越性
二 叙事话语的多样
三 叙事的真实性
第二节 “梦境”叙事的心理因素
一 潜意识的焦虑
二 强烈的欲望
第三章 梦文化与儒释道
第一节 儒家之梦
第二节 道家之梦
第三节 佛家之梦
第四章 《红楼梦》中的“梦境”
第一节 《红楼梦》“梦境”建构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 “梦境”描写对《红楼梦》意境的开拓
第三节 “梦境”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儒家思想发展史及其影响[J]. 邢小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8)
[2]《红楼梦》续书的最新统计、类型分梳及创作缘起[J]. 赵建忠. 明清小说研究. 2019(02)
[3]李希凡批评范式与当代红学的发展[J]. 赵建忠.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4)
[4]浦安迪《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读译记[J]. 夏薇. 红楼梦学刊. 2017(02)
[5]论“三言二拍”的梦境描写[J]. 齐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6]观照《红楼梦》原型寓意,另辟《红楼梦》评点蹊径:浦安迪的红学研究——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九[J].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左传》中梦境的透视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J]. 辛玲,徐奉臻,郭崇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05)
[8]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地位[J]. 李红兄. 中国校外教育. 2012(34)
[9]文学现代性框架内的梦境叙事研究[J]. 杨铖. 法国研究. 2011(04)
[10]平议浦安迪“刺猬型”红学研究[J]. 张惠. 红楼梦学刊. 2011(06)
硕士论文
[1]《红楼梦》儒释道伦理思想研究[D]. 李娜.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梦境的审美学研究[D]. 金永铮.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8723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红楼梦》“梦境”的模式及与前代作品间的联系
第一节 仙境之梦
第二节 情爱之梦
第三节 生死离别之梦
第四节 社会之梦
第二章 《红楼梦》“梦境”叙事
第一节 “梦境”的叙事的特点
一 “梦境”叙事的超越性
二 叙事话语的多样
三 叙事的真实性
第二节 “梦境”叙事的心理因素
一 潜意识的焦虑
二 强烈的欲望
第三章 梦文化与儒释道
第一节 儒家之梦
第二节 道家之梦
第三节 佛家之梦
第四章 《红楼梦》中的“梦境”
第一节 《红楼梦》“梦境”建构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 “梦境”描写对《红楼梦》意境的开拓
第三节 “梦境”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儒家思想发展史及其影响[J]. 邢小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8)
[2]《红楼梦》续书的最新统计、类型分梳及创作缘起[J]. 赵建忠. 明清小说研究. 2019(02)
[3]李希凡批评范式与当代红学的发展[J]. 赵建忠.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4)
[4]浦安迪《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读译记[J]. 夏薇. 红楼梦学刊. 2017(02)
[5]论“三言二拍”的梦境描写[J]. 齐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6]观照《红楼梦》原型寓意,另辟《红楼梦》评点蹊径:浦安迪的红学研究——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九[J].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左传》中梦境的透视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J]. 辛玲,徐奉臻,郭崇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05)
[8]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地位[J]. 李红兄. 中国校外教育. 2012(34)
[9]文学现代性框架内的梦境叙事研究[J]. 杨铖. 法国研究. 2011(04)
[10]平议浦安迪“刺猬型”红学研究[J]. 张惠. 红楼梦学刊. 2011(06)
硕士论文
[1]《红楼梦》儒释道伦理思想研究[D]. 李娜.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梦境的审美学研究[D]. 金永铮.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8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6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