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3:12

  本文关键词: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魏庆之《诗人玉屑》是宋代诗歌理论史上很有价值的一部诗话汇编。它汇集了元代以前诗选、诗话、笔记、杂著,广泛辑录了诸家论评,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魏庆之生活在宋末,站在宋代诗学总结、转型的关节点上探索诗歌规律,因而诗学观带有明显的历史总结性质,在整合各种观点和理论的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总体看来,《诗人玉屑》的诗体论主要包括体制论、风格论与流派论三大层面。在诗歌体制层面,魏庆之认为,时代、诗人和杂体诗是形成诗歌体制的主要力量。魏庆之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风貌划分,分析研究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关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诗歌体制特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风格论层面,魏庆之认为,含蓄平淡的风貌和崇尚高格是诗歌内涵特征的体现,作为审美特质的“格”,是诗歌体貌特征的主要标志;在流派论层面,魏庆之认为,宋诗能够自成一家,是因为形成了唐宋并重的诗史观,坚持“取法乎上”,才能提高创作水平。魏庆之十分重视诗歌的语言,从体裁、韵律和节奏三大要素研究了诗的语言形式。魏庆之认为,句式长短的区别、篇章体制的规定和对立冲突的章法决定着诗歌的体制特征;语序的变异、平仄的安排和韵脚的选择是构成韵律的主要因素,掌握韵律知识是作诗的基础条件;语言的对等性和修饰性造成诗歌的节奏,进而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赋予诗歌以鲜活的艺术生命。《诗人玉屑》的诗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魏庆之通过辩证诗歌体制,描述了诗歌发展的历时流程,揭示了诗歌流变的内在规律,强调了诗人的个性特征,对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并对后代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魏庆之 《诗人玉屑》 诗体论 语言分析 理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魏庆之与《诗人玉屑》11-22
  • 第一节 魏庆之其人11-15
  • 一、恬淡闲静,不慕功名11-13
  • 二、以文会友,寄托理想13-15
  • 第二节 《诗人玉屑》的编纂背景15-22
  • 一、江西诗派盛行15-17
  • 二、各种学说交融17-19
  • 三、以禅喻诗思潮19-22
  • 第二章 诗体论的基本内涵22-34
  • 第一节 体制论22-26
  • 一、以时论体制变迁22-23
  • 二、以人论诗风特征23-25
  • 三、以体论句式构造25-26
  • 第二节 风格论26-29
  • 一、提倡含蓄平淡的诗歌风貌26-27
  • 二、崇尚格调气度的审美理想27-28
  • 三、强调体与格的内在联系28-29
  • 第三节 流派论29-34
  • 一、唐宋并重的史观30-31
  • 二、取法乎上的标准31-32
  • 三、重视修养的原则32-34
  • 第三章 诗体论的语言分析34-48
  • 第一节 体裁论34-38
  • 一、句式长短的区别34-35
  • 二、篇章体制的规定35-36
  • 三、对立冲突的章法36-38
  • 第二节 韵律论38-43
  • 一、语序的变异38-39
  • 二、平仄的安排39-41
  • 三、韵脚的选择41-43
  • 第三节节奏论43-48
  • 一、语言的对等性43-45
  • 二、语言的修饰性45-46
  • 三、语言的选择组合46-48
  • 第四章 诗体论的意义和影响48-60
  • 第一节 辨证诗歌体制,揭示流变规律48-52
  • 一、诗歌特色的转化方式48-49
  • 二、诗歌艺术的本体规定49-51
  • 三、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51-52
  • 第二节 反映诗歌面貌,,展现诗人情性52-56
  • 一、追求含蓄平淡的审美风貌52-53
  • 二、坚持文如其人的思维传统53-55
  • 三、强调政治关怀的诗歌功能55-56
  • 第三节 指导诗歌创作,拓展诗学理论56-60
  • 一、确立诗歌创作的参照56-57
  • 二、拓展诗学的理论视野57-58
  • 三、诠释审美范畴的内涵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后记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文;从《诗人玉屑》的编纂看魏庆之的晚唐诗观[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刘浏;;魏庆之及《诗人玉屑》考六则[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刘浏;;魏庆之及《诗人玉屑》丛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张永军;;“点化”三则[J];写作;2012年Z3期

5 舒芜;勘诗小记(九)[J];w芸

本文编号:348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8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