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颂体诗文”诗史价值重估
发布时间:2021-11-28 10:09
受到诗论家道德批评的制约,唐代"颂体诗文"在诗史上的价值一直评价不高。然而这种由许敬宗创立的诗体,在实际创作中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颂体诗文的出现是由宫廷文学的基本需求和功能定位决定的,其突破不仅体现在体制容量与表现维度的扩大,而且重新确立了颂美型作品中"情"与"刺"的价值。重估其诗史价值的目的在于发掘颂体诗文在普及初盛唐诗歌过程中的作用。颂体诗文通过对简便易行的创作范式的提倡,使初盛唐人迅速掌握了写作宫廷诗文的能力。颂体诗文所倡导的肃穆典雅的审美感受与严肃政治的契合,使得唐人重新掌握了以诗歌介入政治生活的能力。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1(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唐代宫廷文学的基本任务与审美旨趣
二、颂体诗文的写作模式
三、颂体诗文的特征与理论突破
四、颂体诗文与唐代诗歌教育的普及
结语:颂体诗文的诗史地位再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初文馆学士诗歌平议——以许敬宗为主要考察对象[J]. 梁尔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2]“龙朔变体”的诗史评价[J]. 聂永华. 运城学院学报. 2004(01)
[3]《广韵》“独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为例[J]. 王兆鹏. 中国语文. 1998(02)
[4]论龙朔初载的诗风新变[J]. 杜晓勤. 文学遗产. 1994(05)
本文编号:3524235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1(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唐代宫廷文学的基本任务与审美旨趣
二、颂体诗文的写作模式
三、颂体诗文的特征与理论突破
四、颂体诗文与唐代诗歌教育的普及
结语:颂体诗文的诗史地位再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初文馆学士诗歌平议——以许敬宗为主要考察对象[J]. 梁尔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2]“龙朔变体”的诗史评价[J]. 聂永华. 运城学院学报. 2004(01)
[3]《广韵》“独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为例[J]. 王兆鹏. 中国语文. 1998(02)
[4]论龙朔初载的诗风新变[J]. 杜晓勤. 文学遗产. 1994(05)
本文编号:3524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2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