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边缘与异乡:凌叔华新论

发布时间:2017-05-12 16:15

  本文关键词:边缘与异乡:凌叔华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凌叔华在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与她的创作实绩有一定的落差,尤其是1947年凌叔华定居英国之后,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审美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造成凌叔华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像她的绘画作品那样引人注目(除《Ancicnt Mclodics》)。本文试图通过凌叔华现存的作品和相关书信传记等材料解读定居英国、处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边缘、1947年后漂泊世界各国的凌叔华进退两难的生存状态,以及小说《古韵》和凌叔华早期作品在边缘化心理描写方面的同质性。凌叔华以一个世纪之交旁观者的姿态对和她具有同质性的旧式女子表现着暧昧的抛弃和同情。探析凌叔华这种边缘化和被边缘化的生存境况对于全面理解凌叔华的形象和其作品中的形象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凌叔华 早期书写 异乡书写 边缘化 生存境况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凌叔华生平与研究综述7-14
  • 第一节 凌叔华生平7-9
  • 第二节 凌叔华研究综述9-14
  • 第二章 凌叔华前期作品出现边缘化人物形象的时代背景14-21
  • 第一节 社会角度:五四时期大环境提供了可能性14-17
  • 第二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他女作家叙述模式17-21
  • 第三章 凌叔华前期作品中边缘化人物形象分析21-30
  • 第一节 边缘化的女性形象分析21-25
  • 第二节 边缘化的儿童形象分析25-30
  • 第四章 凌叔华后期作品呈现边缘化叙事视角30-42
  • 第一节 凌叔华和朱利安的邂逅30-33
  • 第二节 家庭成长环境对于边缘化叙事视角的影响33-35
  • 第三节 《古韵》中的边缘化叙事视角35-39
  • 第四节 边缘化的叙事方法:心理描写和艺术手法39-42
  • 第五章 边缘化的个人与国家42-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娣;;凌叔华儿童小说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2 李钦业;凌叔华小说论[J];安康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3 陈娇华 ,樊臻纯;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古典美[J];吴中学刊;1998年04期

4 陈宏;时代弃女的精神失落和心理变态——论凌叔华、张爱玲的“闺秀文学”[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06期

5 李奇志;温婉雅淡的人生之歌:曼斯菲尔德、凌叔华小说之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黄晓娟;春风吹皱的池水──凌叔华小说思想浅探[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肖佩华;“幸运的错误”——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等文解读[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李新平;女人的角色悲剧──论凌叔华的小说[J];河南电大;1994年01期

9 刘思谦;女性角色人物画廊——凌叔华小说人物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诸孝正;凌叔华和她的散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泰瑞;中西文化交汇与冲突的一生[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立凡;凌叔华小说艺术论[D];安徽大学;2002年

2 明立花;人·女人·个人——试论五四女作家的三种女性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4年

3 陈毅辉;论凌叔华的儿童小说[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边缘与异乡:凌叔华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0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