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瑟调曲歌诗
发布时间:2017-05-13 06:20
本文关键词:汉唐瑟调曲歌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瑟调曲与平调曲、清调曲合称为清商三调,是相和歌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通过对《宋书·乐志》、陈徐陵《玉台新咏》、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以及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录的瑟调曲歌诗的比较,发现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录的瑟调曲歌诗最为全面,在清商三调中瑟调曲歌诗的曲调和数量最多,共43曲,29曲有辞,总计173首,本文以《乐府诗集》所录的173首瑟调曲歌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代的瑟调曲歌诗创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绪论部分对瑟调释义,对瑟调曲歌诗的研究状况进行概括,从曲目、演出形制来界定研究对象,说明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是对汉代瑟调曲歌诗的研究,从乐府机构的设立、瑟调曲歌诗的来源、歌诗所反映的内容、叙事手法、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展现瑟调曲歌诗萌芽时期的具体表现和特点。第二部分是对魏晋时期瑟调曲歌诗的研究,从清商署的设置、创作主体的转变、新曲新题的创制、歌诗的入乐传播、形式和风格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南北朝时期瑟调曲歌诗的研究,从乐府制度的沿革、吴声西曲的兴盛、歌诗主题的转变、模拟之风的盛行以及歌诗地位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对隋唐时期瑟调曲歌诗的研究,从多民族音乐的融合、对前代歌诗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形式、曲调流传以及新题乐府兴起对其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朝代瑟调曲歌诗创作的分析从纵向上梳理了瑟调曲歌诗的发展情况,展现出了不同时期歌诗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从而加深对歌诗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乐府诗集》 瑟调曲歌诗 清商三调 汉唐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0.1 瑟调释义10-11
- 0.2 瑟调曲歌诗研究现状综述11-14
- 0.3 本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14-17
- 0.4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17-18
- 1 汉代瑟调曲歌诗18-23
- 1.1 乐府机构的设立与对瑟调歌谣的采集18-20
- 1.2 下层民众生活与人生感受的抒写20-21
- 1.3 精彩的叙事与多体并存的表现形式21-22
- 1.4 质朴自然的风格22-23
- 小结23
- 2 魏晋时期瑟调曲歌诗23-34
- 2.1 曹魏时期24-28
- 2.1.1 统治者的提倡与清商署的设立24-25
- 2.1.2 以古题写时事与自我情感的抒发25-27
- 2.1.3 创制新曲与徒诗入乐27-28
- 2.2 两晋时期28-31
- 2.2.1 音乐机构的沿袭与音乐的整理28-29
- 2.2.2 文学技巧的追求与拟作的出现29-30
- 2.2.3 由慷慨悲凉到对繁缛之美的追求30-31
- 2.3 四言体的复兴与五言体的兴盛31-33
- 小结33-34
- 3 南北朝时期瑟调曲歌诗34-44
- 3.1 乐府制度的沿革与吴声、西曲的盛行34-36
- 3.2 题材的开拓36-39
- 3.2.1 寒士之悲36-37
- 3.2.2 边塞之苦37-39
- 3.3 情感匮乏与诗风转向浮靡39
- 3.4 模拟之气与雕字琢句39-41
- 3.5 俗曲雅化与瑟调曲目的传唱41-43
- 小结43-44
- 4 隋唐时期瑟调曲歌诗44-57
- 4.1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多民族音乐的融合44-46
- 4.2 承袭古题,缺乏新意46-49
- 4.3 主题延展,歌诗律化49-52
- 4.4 曲调的流传52-54
- 4.5 新题兴起与文人徒诗的演进54-56
- 小结56-57
- 结束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钱志熙;齐梁拟乐府诗赋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写作方法之流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徐艾;对曹操《步出夏门行》的一些新的理解[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王扬扬;;简梳汉魏六朝相和歌到清商乐的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4 叶桂桐;《东门行》“咄”字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01期
5 赵明正;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上)[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吴大顺;;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施平;统一战争的颂歌——李贺《雁门太守行》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年03期
8 丁纪元;相和五调中的清、平、瑟调新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丁承运;清、平、瑟调考辨[J];音乐研究;198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迪;曹丕乐府歌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汉唐瑟调曲歌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