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六朝精怪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2:01

  本文关键词:六朝精怪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精怪是文学最早的题材之一,上古初民众多的神话传说,就有不少是关于精怪的。精怪题材的小说发端也很早,在先秦两汉的准志怪、志怪里,就出现了不少精怪故事。到了六朝时期,精怪小说迅速发展,首度繁荣。六朝精怪小说的发展繁荣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巫道文化的昌炽、阴阳灾异思想意识的遗留及戏谈时风的盛行等共同造就了六朝精怪小说的繁荣。精怪们喜欢活跃在人类的社会生活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它们时而在人们的身边作祟害人,时而幻化成人形与人婚恋媾合,时而又帮助人们获利避害等等。精怪作祟故事就是指精怪们作祟作怪、祸害人类之事,它们轻则损人财产,重则致人疾病甚至取人性命。这类故事可以说是当时的黑暗社会欠民众的一个解释,是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无法解释后的一种强行解释。而人怪婚媾故事,除了一些早期氏族推原神话的遗留外,其他的与当时身处乱世之民众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密不可分。动荡社会下的及时行乐之风,以及对门阀婚姻、战乱年代的强行婚配制度的极度不满催生了民众以色欲泄愤的心理,而大量出现的人怪媾合故事实质上也是这种社会心理的反映。当然,六朝精怪小说中,还有少部分精怪是善良助人的,也有一些精怪因受人伤害而奋力复仇。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六朝精怪小说里的一些独特现象:普遍存在的除怪情节,精怪形象的首度大量“人形化”,精怪身上附着的“服妖”色彩。这些独特现象均有着其特定的时代内涵,是当时各种社会心理的反射。“除怪”主要源于人们对精怪的极大恐惧心理,也是人类对异类的排斥;“人形化”则是人们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肯定,也是六朝人尚美意识的体现;精怪们身上的“服妖”现象,当是来自当时人们对社会大动乱所引起的着装风俗突变的一种极度不适与恐慌心理。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余论三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是“精怪”释义,以及精怪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二章,分析六朝时期精怪小说繁荣的社会文化原因,包括巫道文化的昌盛、阴阳灾异意识残留、及戏谈之风的盛行。第三章,对六朝精怪小说进行分类研究,主要有精怪作祟、人怪婚媾、精怪助人及其他三大类,大类下又细分为几个小类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第四章,主要论述六朝精怪小说中的几种独特现象,如除怪情节的普遍存在、精怪形象的首度大量“人形化”、精怪身上附着的“服妖”色彩,并找出现象背后的时代内涵。最后是余论。余论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文化价值角度略论了六朝精怪小说的审美娱乐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第二部分,则粗略梳理了其在后世文言小说中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六朝 精怪小说 繁荣 类型 独特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5
  • 一、选题缘由8-9
  • 二、研究现状9-13
  • 三、本文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精怪小说的产生发展概说15-26
  • 第一节 何为“精怪”及“精怪小说”15-16
  • 第二节 精怪诞生的文化渊源16-20
  • 第三节 精怪小说的产生与发展20-26
  • 第二章 六朝精怪小说繁荣的土壤26-35
  • 第一节 巫道文化的昌盛26-29
  • 第二节 汉代阴阳灾异思想的遗留29-32
  • 第三节 戏谈之风的盛行32-35
  • 第三章 六朝精怪小说主要类型研究35-52
  • 第一节 精怪作祟型精怪小说35-40
  • 第二节 人怪婚媾型精怪小说40-48
  • 第三节 精怪助人及其他类型精怪小说48-52
  • 第四章 六朝精怪小说中的独特现象及其时代蕴含52-73
  • 第一节 除怪情节的普遍存在52-58
  • 第二节 精怪“人形化”首度大量出现58-65
  • 第三节 “服妖”现象的存在及其内涵65-73
  • 结论 六朝精怪小说的价值及其在后世文言小说中的发展73-82
  • 第一节 六朝精怪小说的文化价值73-77
  • 第二节 精怪小说在后世文言小说中的发展77-82
  • 参考文献82-87
  • 致谢87-88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黎明;;中国文化中树木精怪嬗变源流辨析[J];古代文明;2013年04期

2 曹娜;;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描写[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朱小枝;;“互渗律”观照下的中国弃物怪故事模型[J];文学界(理论版);2013年01期

4 刘湘兰;;淫祀的悖论——从六朝志怪小说看民间神仙信仰[J];文史哲;2012年05期

5 宁莉莉;王传明;;精怪与人的两性关系及变迁——以《搜神记》、《搜神后记》、《玄怪录》、《宣室志》、《独异志》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6 郑艳;;古代小说中的器物精怪及其民俗文化分析[J];民俗研究;2011年01期

7 余作胜;;《搜神记》精怪自由变形的模式及价值[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杨志浩;;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动物幻化故事探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和勇;;论六朝志怪小说中精怪传说的类型及其成因[J];思想战线;2009年S2期

10 刘湘兰;;论汉唐间的五行志与志怪小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储晓军;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花杰;《太平广记》精怪故事母题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2 王美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明月;《搜神后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崔璐璐;《幽明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欢;六朝志怪小说的文化解读[D];华侨大学;2012年

6 胡梅;魏晋南北朝志怪中的人妖恋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慧琼;精怪、妖术与明代神魔小说[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六朝精怪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2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