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空间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5:05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第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对其小说空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细读小说文本,小说涉及地点众多,且伴随人物出走使空间一直处于流动状态,显示出吴敬梓创作时强烈的空间意识,这为《儒林外史》的空间书写研究提供了基础与可能。20世纪末叶,文化研究和社会理论领域出现的空间转向或空间问题,空间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亦渐渐得到关注。传统的文学作品研究一直较重视文学的时间性,对文学空间性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然而任何文本创作都离不开时空,时空是小说的重要表现对象之一。本文将转变以往文学研究中重时间性而忽视空间性的文学研究现状,从空间角度解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空间理论本身具有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其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哲学、文化学等研究,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拓宽和加深了空间定义的内涵。通过对文学作品与空间定义的结合研究,无论对发掘空间研究的多学科多方面价值,还是对文学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论文分四部分展开对《儒林外史》空间书写的分析。在分析之前,首先对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其次梳理了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期对《儒林外史》的研究以及古...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情况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空间描写
第一节 空间理论及概念界定
一、西方的空间理论
二、国内的空间研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空间书写
第二章 《儒林外史》的空间分析
第一节 地域空间
一、实体空间:小说固有印象与人物自我身份认同
二、聚会空间:群体内外迎合或排斥
三、私人空间:空间物象预示与自我改造
第二节 生存空间
一、儒家经典的功利化:利诱与知识分子质量的劣化
二、社会等级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偏废一方
三、外王之责:趋利避祸的退缩
第三章 《儒林外史》中空间的文化意蕴解读
第一节 空间转换: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
一、空间转换下的个体自我认知
二、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
第二节 空间生存困境:空间转换下的精神变化
一、身份认同失败与边缘人群的产生
二、边缘人群的空间精神感受
三、精神信仰的坚持和失落
第四章 《儒林外史》空间书写的文学作用
第一节 勾连各类人物,加强小说内蕴
第二节 贯通小说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638754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情况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空间描写
第一节 空间理论及概念界定
一、西方的空间理论
二、国内的空间研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空间书写
第二章 《儒林外史》的空间分析
第一节 地域空间
一、实体空间:小说固有印象与人物自我身份认同
二、聚会空间:群体内外迎合或排斥
三、私人空间:空间物象预示与自我改造
第二节 生存空间
一、儒家经典的功利化:利诱与知识分子质量的劣化
二、社会等级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偏废一方
三、外王之责:趋利避祸的退缩
第三章 《儒林外史》中空间的文化意蕴解读
第一节 空间转换: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
一、空间转换下的个体自我认知
二、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
第二节 空间生存困境:空间转换下的精神变化
一、身份认同失败与边缘人群的产生
二、边缘人群的空间精神感受
三、精神信仰的坚持和失落
第四章 《儒林外史》空间书写的文学作用
第一节 勾连各类人物,加强小说内蕴
第二节 贯通小说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638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38754.html